谁说调解工作总是针锋相对?近日,东营市齐鲁民商事调解中心成功化解了一起颇为“甜蜜”的纠纷。蜂农因某生物科技公司喷洒农药造成蜂群损伤后数次上访,市信访局接访案件后,启动“访调对接”机制,将案件委派至东营市齐鲁民商事中心,最终调解员用专业与温度守护了蜂农的“甜蜜”事业,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圆满解决,为基层治理增添了一抹和谐的亮色。
喷洒农药引纠纷,蜂农维权路漫漫
夏日的东营,本该是蜜蜂采蜜最繁忙的季节。然而,北一路高架桥附近的养蜂人王某等7户却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百十箱意蜂相继死亡,养蜂人看着蜂箱周围成群死去的蜜蜂,心痛不已。这些意蜂是他们一年的心血,更是全家生计的依靠。
事发后,蜂农们一筹莫展,最终将矛头指向某生物科技公司。该公司受委托对高架桥周边进行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在喷洒农药时未能充分考虑周边养蜂业的特殊性,若在三千米范围内喷洒药物,则会导致蜜蜂大量死亡。
蜂农们的情绪从最初的心痛逐渐转为愤怒。“养蜂也是生态,打药把我们的蜂子药死了,我们也不活了”——这句沉痛的诉说,道出了蜂农们的无奈与绝望。他们多次向省、市信访部门上访反映问题,然而,由于损失评估困难,双方对赔偿金额分歧较大,不乏情绪过激表现,针“蜂”相对,纠纷一度陷入僵局。
专业调解破僵局,客观评估促公平
面对这一可能激化的矛盾,东营市信访局委托东营市齐鲁民商事调解中心组成专案调解小组。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制定了一套科学严谨的调解方案首先评估方必须为通过人民法院网内备案的评估机构;三方签订委托确认评估公司;评估公司得出的评估数值必须得到各方认可。
经过多次沟通,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各方协商一致,最终决定以 “抓阄”这一传统而直观的方式,从三家具备资质的候选评估机构中抽选一家承担本次损失的评估工作,并于6月27日完成了机构选定见证。这种方式既保证了程序公正,又体现了传统文化智慧,让各方都能接受。
评估过程中,调解小组密切关注进展,评估公司亦派专员来到现场进行查验定损,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科学性。8月14日评估报告出具后,调解员和信访专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耐心的沟通,在当事人之间架起了一座互信的桥梁。专案小组细致梳理争议焦点,反复释法明理,在情、理、法之间尽心权衡,最终于9月17日促成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
这一过程的成功,得益于调解员对程序的严格把控和对当事人心理的精准把握。面对情绪激动的蜂农,调解员耐心倾听其诉求;面对企业代表,则明晰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这种“背对背面对面”的调解方式,有效地缩小了分歧,为最终达成协议奠定了坚实基础。
锦旗背后的认可,基层治理新路径
这份来之不易的圆满,在11月12日收获了最美的回响。蜂农王某等人专程来到东营市信访局,为东营市信访局和齐鲁民商事调解中心送上一面承载着感激与肯定的锦旗,并就如何有效预防和化解类似基层群访案件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
锦旗上“调解有方化矛盾,公正无私暖人心”的字样,生动诠释了这起纠纷化解的圆满结局。蜂农王某激动地表示:“感谢调解中心的专业和耐心,让我们的养蜂得以延续。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渡过这个难关。”
这起蜂农群访案件的圆满化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的一次生动实践。面对可能激化的群体性矛盾,调解中心主动介入,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等程序确保了调解的公平公正,有效安抚了群体情绪。调解员耐心专业的沟通,本身就成了疏导情绪、防止事态升级的“安全阀”,最终实现案结事了。
如今,蜂农们重新拾起他们的“甜蜜事业”,高架桥下的花朵依然绽放。该案例坚持用“一案解”带动“多案消”,将群体性矛盾有效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探索“访调对接”新路径、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探索新方向。这种专业调解模式,不仅解决了当下的纠纷,更为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不仅彰显了专业调解力量在化解基层矛盾中的重要作用,更展现了东营市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大众新闻记者 巩奕含 通讯员 时冠华)
上一篇:南京一律师质疑小米潜水手表虚假宣传,已向法院提交起诉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