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申请要转两趟公交,材料没带齐还得跑第二趟。现在120元污水处理费直接退款到账,政府考虑得很周全。”家住厦门的吴女士是低保户,按规定可享受每月10元的污水处理费优惠,但去营业厅要转两趟公交,材料没带齐可能还得重新跑,让她感觉对每年的核退申请有点力不从心。近日,水务部门主动核实并将优惠退至其账户,这种“服务上门”的办事方式让她倍感暖心。这一切,得益于厦门市推行的水气优惠“免申即享”机制。该机制让政策福利精准、安静地送进千家万户。
这次工作机制的创新,源于对现有政策落实堵点的梳理排查。市场监管部门在涉及水电气计量和收费的民生专项整治过程中发现,厦门市针对低保、特困、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制定了用水用气方面的价格优惠政策,但实际落实率却不及预期。经进一步走访调研,发现问题根源在于群众因不知情、行动不便“申请难”,企业因缺乏优惠对象信息“落实难”,信息壁垒与申请障碍导致政策红利未能充分释放。
面对这一民生痛点,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迅速行动,主动报告市纪委提出建立“部门推送数据-公用企业落实”工作机制的建议。最终,在市纪委指导下,通过与市发改委、市市政园林局等部门协同发力,全市针对重点群体及公共服务机构用水用气“免申即享”工作机制于10月1日正式施行,从以往公用企业“坐等申请-审批”的政策执行模式转变为“主动识别-送达”模式,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服务升级。
依托多部门数据共享和智能匹配,符合条件的用户无需提交任何材料,即可享受价格优惠和费用退补。通过“数据跑路”,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的打扰,也保障了政策红利精准直达。截至11月,经数据匹配,该机制已精准识别用水用气优惠对象超1.5万户,已落实优惠18.56万元,预计至年底可落实优惠金额超90万元。已新增匹配重点机构用户69户,推动政策红利全面覆盖、精准落地。
“免申即享”机制的建立,显著提升了政策覆盖的广度与效率,为破解惠民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它以精细化、智能化的服务方式,打造出既惠及市民、又惠及机构的“厦门样板”,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更有温度地润泽千家万户。(来源: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