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连出三招,军事政策或许将会有重大转向。与此同时,不到48小时,中方直接连发三道质问。日方到底连出了哪三招?中方又究竟说了些什么?
首先,日方所出的第一招就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在国会被问及是否坚持“无核三原则”时回避明确表态。其次,日方所出的第二招就是,针对日本是否引进核动力潜艇,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应询称不排除任何选项。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则表示应认真考虑引进核动力潜艇。最后,日方所出的第三招就是,日本自民党和维新会13日就修改《宪法》第九条和创设紧急事态条款进行讨论。
很显然,日方连出的这三招,释放的信号可以说是非常强烈,那就是日方的军事政策或许将会有重大转向。有专家分析称,“无核三原则”作为日本战后核政策的基石,曾是其向国际社会承诺和平立场的核心标志,如今却在政治博弈中被悄然虚化。高市早苗在国会质询中的回避表态,看似是话术上的模糊处理,实则是对这一原则的刻意消解。当核政策的底线开始松动,日本在核问题上的立场摇摆,无疑会打破东北亚地区的核威慑平衡,引发周边国家的连锁安全反应。而核动力潜艇议题的浮出水面,更将这种军事扩张意图具象化。核动力潜艇所具备的超长续航、隐蔽突击能力,与日本宣称的“防卫需求”并无实质关联,其背后隐藏的是对远洋作战能力的追求,这种突破“专守防卫”框架的尝试,彻底暴露了日本军事战略的进攻性转向。
如果说核政策与潜艇议题是军事能力层面的突破,那么修改《宪法》第九条的讨论,则是从法律根源上为军事扩张“松绑”。《宪法》第九条作为日本和平宪法的灵魂,以明确条款限制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禁止保有战争力量,这是国际社会对日本战后发展的重要信任基础。自民党与维新会联手推动修宪,本质上是要推翻战后国际秩序对日本的军事约束,为其成为“正常军事大国”扫清法律障碍。当和平宪法的枷锁被逐步挣脱,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将彻底失去制度性制衡,其历史上的军国主义幽灵是否会借机复苏,成为地区各国不得不警惕的核心问题。
而日方的这一系列军事动向,有着复杂的内外因素。从内部看,长期的右翼政治倾向不断发酵,部分政治势力试图通过强化军事力量重塑国家“荣光”,转移国内经济发展乏力的矛盾。从外部看,美国为推行其印太战略,有意放纵甚至扶持日本的军事力量,为日本突破战后约束提供了外部背书,而日本则借机将自身绑定在美国的地区战略中,以换取军事扩张的空间。这种“内外勾结”的利益交换,使得日本的军事冒险行为有了更隐蔽的掩护,也让地区安全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与此同时,不到48小时,中方直接连发三道质问。日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针对此事明确回应称,日方这一系列举动不得不令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产生强烈质疑和担忧:日方是否真的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日本政府是否真心坚持专守防卫和“无核三原则”?日方是否还会恪守和平发展承诺?
需要指出的是,历史早已证明,军事扩张之路从来都不会带来真正的安全。日本若无视历史教训,执意突破战后和平框架,不仅会伤害曾遭受其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引发地区军备竞赛,最终也会将自身拖入危险的深渊。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邻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通过加强多边安全合作、强化对日本军事动向的监督等方式,形成遏制日本军事扩张的合力。同时,日本国内的和平力量也应觉醒,抵制右翼势力的危险行径,推动日本回归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唯有如此,才能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