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召开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赛前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张晓洁:
博士后作为国家有计划、有目的培养的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是极具创新潜能、创业活力的群体。近年来,国家在推进博士后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秘书处秘书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心青年科技人才工作,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扎实谋划推动博士后事业实现新发展。
一是制度体系日臻完善。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2022年中组部、人社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博士后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博士后管理制度、培养支持、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我国博士后制度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是工作平台持续优化。健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需求牵引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设站调整机制,优化设站单位布局,建设了一批产学研融合的博士后培养使用和创新平台。全国共设立386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本覆盖全部重点高校和主要科研院所,研究领域涵盖全部14个学科门类的110多个一级学科。近年来,进一步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对基础研究、交叉前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学科领域设站支持力度,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国共设立4971个工作站,基本覆盖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华为、腾讯、比亚迪、小米等科技型企业,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新型科研机构普遍设立了工作站。通过工作站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双合作导师指导,将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科研优势和企业的技术攻关需求有机结合,促进青年人才向企业集聚,带动企业科研团队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了博士后的创新能力。
三是资助体系不断健全。为进一步提高博士后自主培养质量,2016年我们组织实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择优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博新计划实施10年来,已累计遴选资助4000人。2023年起,我们整合博新计划等资助项目,建立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后国(境)外交流等分类分档资助体系,中央财政年均资助优秀博士后1.8万余人。
四是招收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博士后年招收人数从2012年的1.2万人增长到2024年4.2万人,年均增长10.8%。目前全国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40余万人,在站13.5万人,博士后在站期间科研产出、创新质量、成果转化均有显著提升,绝大部分出站博士后成长为单位的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有173位两院院士在国内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
五是创新创业蓬勃开展。自2021年来成功举办两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广大博士后创新创业热情高涨,一批博士后“硬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即将开幕的第三届大赛赛事规模空前、覆盖范围空前、赛事影响空前。经过多年发展,博士后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造就青年科技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成功实践;广大博士后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和科技创新生力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人民网
上一篇: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