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司法效率,减轻当事人诉累,文水县人民法院积极运用多元解纷机制,推动调解员融入“送达+调解”工作链条,充分发挥调解员地缘、人缘优势,有效打通程序堵点。近日,该院道交法庭联合调解员,高效化解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
年过花甲的老王与老李,骑行电动自行车外出时不慎发生碰撞。经交警部门认定,双方负事故同等责任。事故当日,老王便因腿部疼痛就医,后被诊断为腿部骨折,需住院手术。经过10天的住院治疗,老王共花费医疗费3万余元。因双方协商赔偿未果,老王将老李诉至法院,要求老李赔偿15000元。
案件受理后,送达环节就遇到了“拦路虎”。承办法官多次拨打老李电话均无人接听,邮寄的应诉材料也被原封退回。面对“送达难”,承办法官依托多元解纷机制,将案件材料委托给熟悉当地情况的调解员协助送达。调解员利用地熟、人熟的优势,成功将法律文书送至老李手中。
送达完成的同时,在承办法官指导下,调解员将老王和老李约至法庭调解室,并协助法官展开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立足法理,清晰阐释交警部门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法律效力及同等责任下应承担的赔偿义务范围。调解员侧重情理沟通,积极配合法官的调解节奏,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老王受伤住院是事实,老李存在的经济担忧也需要理解。调解员用通俗质朴的语言,有效缓解了双方的对立情绪。
在法官和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老李赔偿老王各项损失共计8000元,并当场履行完毕,二人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