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丨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解析:(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创始人
2025-07-27 11:05:54
0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定义

指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多方参与的核查,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标准化流程。

2. 手术安全核查过程和内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 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当纳入病历。

(三)解析

1. 手术安全核查的意义是什么?

答: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获取或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者治疗措施。手术治疗应尽量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实施过程中要求确保“正确的患者、正确的麻醉、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手术安全核查是保障这 4 个基本要求的必要手段。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在系统层面有效降低手术差错发生概率,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2. 国家有关规定中对手术安全核查过程和内容的最主要要点是什么?

答:根据 2010 年版《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卫办医政发〔2010〕41 号)的要求,医疗机构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2)确认正确的麻醉、正确的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和正确的手术方式。

(3)确认用药和输血。

(4)确认手术用物。

3. 医疗机构如何建立手术安全核查标准化流程?

答: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对手术安全核查各环节信息核对要点、核对方法与记录形式、工作衔接程序等做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并以机构内规范文件的形式将上述覆盖手术全过程的信息核对操作流程固定下来,要求机构内全员遵照执行。

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有规范统一的标记。建议对所有住院手术都实施手术标记,医疗机构应对手术的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实施者及患者参与有统一明确的规定。

医疗管理部门、护理管理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地对手术患者在送达术前准备室或手术室前是否完成手术标记进行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5. 医疗机构如何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表?

答:医疗机构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表应注意以下关键内容。

(1)明确手术团队中的术者、麻醉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核查人员的职责,确保在手术过程中不遗漏手术安全核查表任何一个安全步骤。应明确各环节三方核查人员中负责发起安全核查的协调人,由其按照安全核查表项目逐一提问,三方人员逐一口头回答各自相关内容,共同确认。协调人可由麻醉医师全程担任或根据本机构临床实际具体规定。

(2)明确手术安全核查表三个时段的具体执行内容,明确各核查信息项目“为什么做”及“如何做”。

①麻醉实施前,安全核查的关键内容是确认手术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术式名称以及相关的术前准备是否完成。

②切开皮肤前,安全核查的关键内容是确保三方核查人员在各自专业角度关键问题上的再次沟通、风险预警及相应准备。

③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安全核查的关键内容是确保准确的手术物品清点及标本处置、术后注意事项等。

(3)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手术安全核查强调口头确认手术安全核查表的所有项目,应避免把核查表仅当作书面文件使用,不得流于形式。

②避免核查内容不完整或核查人员缺席,手术团队各成员应高度负责,按照制度要求就手术安全问题进行认真问答、充分沟通,避免简单或草率。

③要注意预防性抗菌药物给药时间等信息的核查,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等文件的要求执行,尽量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6. 医疗机构手术安全核查表如何实现本土化?

答: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推荐使用手术安全核查表时建议:“各地可根据自身情况对手术安全核查表进行适当修订,但是原则和精髓应当予以保留。”各医疗机构在修订手术安全核查表时,须坚持手术安全核查项目只增不减、规范要求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制定适用于本机构的具体手术安全核查表范本。但同时应强调,医疗机构在实现手术安全核查表本土化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核查表内容过于复杂而难于操作。

7. 如何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管理?

答: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应纳入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考核的有效管理。

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应强调重在内涵、重在落实、重在核查与交流,通过核查工作来强化手术患者的安全。医疗机构应在日常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将手术安全核查情况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并建立可靠的管理监测方法(如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相应质控数据支持等),促进和激励这项工作的落实。

8. 如何将手术安全核查表纳入病历?

答:手术安全核查表作为对手术安全核查工作的客观记录,按照 2010 年版《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卫办医政发〔2010〕41 号)的要求,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9. 如何对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进行手术安全核查?

答:由于分娩的手术与操作具有特殊性,为确保产妇和新生儿得到最安全的分娩服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2015 年版《安全出生检查清单和执行指南》的建议,医疗机构应该按照产妇住院分娩基本医疗流程,在产妇住院分娩期间分入院时、即将分娩前或剖宫产术前、分娩后 1 小时、出院前 4 个时间节点进行患者安全核查。基于上述工作思路,相关医疗机构应为每位住院分娩产妇建立并使用产科分娩安全核查表,按照产妇及其新生儿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从一个助产士到另一个助产士的顺序认真做好安全核查工作。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定义

指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 按照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

4. 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医师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

(三)解析

1. 何谓手术分级?

答: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获取或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者治疗措施。

按照《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卫办医政发〔2012〕94 号)的规定,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机构目前开展的手术情况、医务人员的手术能力和围手术期管理能力等因素制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2. 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的具体考量指标有哪些?

答:一般来说,手术分级主要从技术难度、手术过程和手术风险等相关指标进行考量,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

(1)技术难度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复杂程度、对手术医师资质要求、手术所需人员配置、所需手术器械和装备复杂程度等。

(2)手术过程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长、麻醉时长等。

(3)手术风险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死亡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

3. 如何理解手术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

答:医疗机构进行手术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是保障手术质量、患者安全的基础和必需的手段。手术医师资质是医疗机构对医师是否具备相应级别手术能力的认可。手术医师授权是指医疗机构是否准许医师开展某项手术并给予相应手术权限的过程。

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的功能任务与医疗资源的实际状况,依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授予的医院级别、核定的诊疗科目和推荐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在明确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的基础上,制定本机构手术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及规范文件。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必须落实到本机构每一位医师,并建立周期性医师手术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确保每一位医师的实际能力与其手术资质与授权情况相一致。

4. 限制类技术如何执行手术分级管理?

答:医疗机构开展限制类技术项目涉及手术的,必须首先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方可将其纳入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同时,还需明确相应的资质授权与人员准入要求,就该技术项目的手术医师资质与授权进行专门管理。

5. 如何开展手术分级授权?

答:医疗机构应建立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并持续改进。

医师手术分级授权工作内容及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申请—科室进行评估与考核—医疗管理部门复核—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医疗机构行文公布—纳入医师个人技术档案。

6.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应注意的要点有哪些?

答:(1)医疗机构应对本机构开展的每一种手术进行授权管理,而不是仅仅按照手术分级对医师进行授权。

(2)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应落实到每一位手术医师。

(3)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与其资质、能力相符。

(4)医疗机构应根据医师的手术技能、手术数量、手术效果、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开展手术的年限,结合技术职称以及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对医师手术资质与授权实施动态管理。

7. 医疗管理部门如何进行手术分级管理督查?

答: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分级监督管理系统,使其医疗管理部门能够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阶段全面掌握临床科室及医师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情况,特别是限制类技术、急诊手术和本机构重点监管技术项目的相关情况。

医疗管理部门应在手术分级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手术医嘱、手术通知单、麻醉记录单等运行环节的检查,重点关注手术医师资质与手术级别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越级手术情况、临床科室和部门内部自查自纠情况以及问题督查意见是否落实等。

8. 如何管理紧急状态下的越级手术情况?

答:医疗机构应建立关于患者生命安全处于紧急状态下的越级手术管理制度,明确规定针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生命安全的紧急手术范围。

遇有急危重症患者确需行急诊手术以挽救生命时,如现场无相应手术资质的医师,其他医师可以越级开展紧急手术,但同时应向本机构医疗管理部门(夜间向医院总值班或医疗总值班)报告。医疗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协调有资质的医师前往现场——如手术尚未结束,由该有资质的医师接续完成手术;如手术已经完成,则由其对手术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9. 手术分级管理与医师职称有何关系?

答:手术分级授权与医师职称并非完全对应,授权评估应根据医师手术能力、已开展手术效果、发生的手术并发症以及存在的风险、隐患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医师职称可作为手术资质评估的参考条件之一,但不以职称为唯一依据。

10. 如何建立手术医师的技术档案?

答:(1)医疗机构的医疗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为本机构内每一名手术医师建立个人技术考评档案,并存有手术医师个人的资质文件(经审核的医师执业证书、文凭、学位、教育和培训等资料复印件)。

(2)手术医师的技术档案中,应记录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医师开展手术的年限、手术数量、手术效果、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完成情况,科室对手术医师年度考核结果等。

(3)手术医师技术档案应至少每年更新一次,由医疗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管理与使用,相关文件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进行保存。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

供稿丨医务部

编辑丨吴志成

初审丨滕飞

复审丨尹莉

终审丨王国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媒:不满泽连斯基反腐政策,欧... 参考消息网7月27日报道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月26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反腐败政策已引发乌...
政策红利释放大湾区汽车消费潜力 经济日报记者 郑杨 近日,广州多家新能源汽车4S店看车、试车、询价的客流涌动。消费者陈安勇就是其中之...
突发!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曝带走... 7月26日上午,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美誉的少林寺,突传惊人消息: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 检索发现,少...
伊拉克共产党呼吁加强伊中媒体合... 人民网迪拜7月27日电 (记者管克江)伊拉克共产党26日在巴格达举办活动,纪念伊拉克共产党出版社成立...
【下周看点】PMI数据将公布 ... 下周,成品油将迎调价窗口;国家统计局将公布7月PMI数据;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香港《稳定币条例》将...
原创 中... MCN双量进阶计划:泰方确认使用集束弹药,泰柬两国边境地区再度交火 近期,泰国和柬埔寨的边境地区再...
日官员又打脸?“没有跟美国签书... 【文/观察者网 柳白】据中新网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7月22日宣布,美国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将...
原创 硬... 见过不讲理的,真没见过这么理直气壮耍无赖的!凌晨五点的火车硬座车厢,硬生生被她搞成了“个人演唱会+广...
原创 阴... 都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可重庆酉阳县泔溪镇大板村的陈先生一家,最近却经历了一场令人发指、怒火中烧的“...
政策为笔,绘就吉林“新出海记”... “家人们看过来!这棵长白山腹地的15年林下山参,今天直播间直接砍半折!”白山市万良人参市场的直播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