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丨住房保障政策宣传中思政工作艺术的运用探析
创始人
2025-07-24 13:05:36
0

新时代住房保障政策宣传工作,绝非仅是政策信息的传递,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实践与有效延伸。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在开展政策宣传时,巧妙运用思政工作艺术,从情感沟通、精准宣传、创新形式和价值引领等多维度发力,可提升群众对政策的认知度、接受度与支持度,让住房保障政策更好地走进群众心里,为实现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景奠定坚实基础。

以情动人,筑牢政策宣传的情感根基。思政工作历来强调以情感人,住房保障政策宣传同样需遵循这一原则。工作人员要深刻理解群众对住房的迫切需求与殷切期待,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以真诚的态度和温暖的语言与群众展开沟通交流。在社区宣传活动中,分享住房保障政策惠及家庭的真实故事是引发情感共鸣的有效方式。如某困难家庭原本蜗居在狭小破旧的房屋中,生活极为不便,申请到保障性住房后,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孩子拥有了独立的学习空间,家庭氛围也愈发和谐。通过这些具体、鲜活的案例,群众能够真切感受到政策带来的福祉,进而在情感上产生触动。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会使群众更愿意倾听政策内容,深入理解政策背后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对政策的认同感。

因材施教,强化政策宣传的针对性。不同群体对住房保障政策的关注点和理解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这就要求在政策宣传中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低收入家庭,他们更为关注申请条件、租金标准以及申请流程的便捷性。宣传时,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解读政策细节,并制作简单明了的申请指南手册,配以直观的图表说明,方便他们理解和保存。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除了需要了解基本政策外,还需明确政策对他们在城市扎根发展的支持作用,如保障性住房能降低生活成本,让他们更安心地投入工作。针对老年群体,由于他们对新事物接受相对较慢,工作人员可上门宣传,耐心讲解,甚至手把手协助他们完成相关申请操作。通过这种针对不同群体特点的宣传方式,能够确保政策宣传精准触达目标受众,提高宣传效果。

创新形式,增强政策宣传的吸引力。传统单一的政策宣传方式往往难以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因此需要创新宣传形式。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制作生动有趣的政策解读内容。将住房保障政策制作成动画短视频,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展现政策要点,能够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另一方面,开展多样化的线下活动。举办住房保障政策知识竞赛,设置丰富的奖品,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在竞赛过程中加深他们对政策的理解。组织政策宣讲会,邀请专家和已享受政策的群众代表共同参与,专家进行专业解读,群众代表分享亲身经历,使宣讲会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此外,结合社区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公益集市等,融入住房保障政策宣传元素,让群众在享受文化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政策信息。

价值引领,深化政策宣传的内涵。思政工作的核心在于价值引领,住房保障政策宣传也应借此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住房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宣传中,强调住房保障政策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是政府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群众在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合理利用政策资源解决住房困难。如在宣传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公正原则时,引导群众认识到公平分配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每个家庭权益的重要性,避免产生不正当竞争心理。同时,宣传住房不仅是居住场所,更是构建美好生活的基础,倡导群众爱护保障性住房,珍惜政策给予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社区氛围。

(作者:新田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 罗书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闪婚闪离”夫妻争彩礼 法院调... 近日,肇庆市高要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离婚纠纷案,原告张先生与被告王小姐于2022年3月认识并恋爱,然...
李璇评价王大雷道歉:没辜负山东... 直播吧8月4日讯 在谈到王大雷就扔队长袖标一事道歉时,媒体人李璇认为,王大雷没辜负山东球迷的信任。 ...
男子遭“搬家式”保洁,电饭煲、... 近日,浙江杭州,一男子找保洁清洁,到家发现差点被偷空了。 当事人告诉记者,约了4小时精细保洁,到家发...
4天,云南官宣4个正厅级落马 据云南省纪委监委8月4日消息:云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孙乔宝(已退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
24岁女生酷似大S走红:没整容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近日,重庆医科大学一名24岁的女大学生在网上分享自己的青海之旅,却因酷似大S意外走...
“两新”政策成效明显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企业销售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制造业发展稳中提质,“两新...
原创 美... 俄罗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在美西方国家持续施加制裁的情况下。这个超级大国的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跨境纠纷线上解!江海法院特邀调... 澳门夏风温煦,江海法院特邀调解员、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江雪梅面前的视频系统亮起。屏幕两端,一边是江门某化...
原创 人... 近日,标注为“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的宏皓教授发文称: “刚刚看到武汉大学法学院两位教授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