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芮扬 通讯员 李薇)基层矛盾纷繁复杂,群众诉求日益多元,凤县凭借一套创新机制给出了有效解答。“纠纷多头跑、警情重复报、部门协同难,这三大堵点长期困扰基层治理工作。”11月10日,凤县综治中心负责人王航介绍道。面对这些难题,凤县在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236”机制基础上,创新推出了“133”工作法:“1”是搭建一个统揽指挥平台,整合各方资源;“3”是运用访调、警调、诉调三种方式,实现功能互补;另一个“3”是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项联动,做到无缝衔接。这一工作法精准把握了“警调抓早抓小、诉调定分止争、访调纾解民忧”的功能定位,让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从“单打独斗”变为“集团作战”。
凤县综治中心紧扣“五个规范化”要求,打造了“六中心合一”的统揽指挥平台。“我们采取‘整体入驻+派员轮驻+专业随驻’模式,10家单位常驻、13个部门轮值,调解协会及群团组织专业人员随时参与。”中心工作人员党康介绍道。
这种资源整合模式促进了纠纷受理、调解、信访、仲裁、诉讼的有机衔接,显著提升了协同效能。中心设置了多元化解功能区,包括交通事故合议综合调解室、速裁功能室、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行政复议功能室、信访矛盾综合调解室等专业场所。中心常驻7名交警、1名法官助理、1名检察官助理、3名信访办工作人员、2名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2名人社局干部,还有公证处的3名工作人员,共同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今年7月,务工人员张兰在凤县河口水泥厂作业时,因脚手架松动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身体多处骨折。就医疗费、误工费等赔偿问题,张兰与厂方产生严重分歧,协商未果后向凤县综治中心求助。县综治中心立即启动“多元联动”调解机制,组织县人民法院、司法局、人社局等单位组成专项调解组。经过多轮耐心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纠纷得以高效化解。
凤县将三调联动与矛盾纠纷特点精准对接,建立了“分类施策、靶向调处”体系,让联动机制贴合实际、服务群众。
警调对接抓早抓小。针对非警务类纠纷,凤县实行“联合出警、联合调处”模式。公安部门接警后,联合镇村干部、调解组织,当场启动警调程序。“公安警力负责调查取证、政法干警负责释法说理、人民调解员负责疏导情绪,三方合力推动案结事了。”凤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卢永强表示。
诉调对接定分止争。针对民事争议,凤县推行“诉前分流、特邀调解”机制。县人民法院派驻法官助理全程指导民事纠纷诉前、诉中、执行各环节调解,提供诉前保全、司法确认、速裁快审等多重司法保障。
访调对接纾解民忧。针对群众来信来访,凤县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模式。综治中心全量登记、分类交办群众诉求,及时组织相关部门摸清情况;公共法律服务律师负责厘清权责并向当事人释法明理;调解室进一步疏导情绪、调解解忧。
自法院诉讼服务窗口入驻综治中心以来,依托诉前调解机制成功化解群众诉讼案件14件,既有效回应了群众的迫切需求,又将有限的审判资源聚焦于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133”工作法的实施,让凤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累计化解各类纠纷诉求144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