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近日,有媒体测评发现,八家头部快递企业在快递续重收费中存在“向上取整”行为。有快递员称,即使“2.1公斤也算3公斤”,还有快递公司将重量2.7kg左右的快递标注为4kg。
此外,“向上取整”现象还存在于共享充电宝、停车收费等多个领域。
快递续重2.1公斤按3公斤计费、停车1小时零1分钟按2小时收费、充电宝使用31分钟按1小时扣款……一场以行业惯例为名的集体侵权正在多个领域蔓延。
“向上取整”行业惯例之所以能够形成,表面理由是为了便于计算,实际理由则是法不责众下的无所畏惧。因为单个消费者涉案金额较小,似乎少有人去计较,但企业通过千万笔交易积累的不当利益,实则极为可观。
根据2024年新版《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快递计费重量必须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这意味着“2.1公斤计为3公斤”的收费方式直接违反了该推荐性标准。同样,在停车收费、共享充电宝等领域,类似“分钟变小时”的计量游戏,是企业合谋的收费霸权,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明码标价、诚实信用”基本原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公平交易权的明确规定。
“向上取整”行业惯例,是不折不扣的霸王条款。即便企业在收费时标注了“向上取整”收费规则,该收费规则也属于显失公平的格式条款,不符合法律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应作为收费依据。消费者有权获得计量正确的公平交易条件,“向上取整”是典型的多收费、乱收费,侵害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有调查显示,98.03%的人认为停车收费超过几分钟就收1小时的模式不合理。“向上取整”行业惯例,因此既不合法亦不合理。
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契约精神,契约精神的核心是公平交易。最具讽刺性的是,以便于计算做借口的所谓行业惯例,基本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当行业惯例总是单向有利于企业时,“向上取整”本质上与缺斤短两无异。在电子支付早已普及的今天,精确到分的收款并非难事,也不存在计算麻烦的说法,“向上取整”说到底还是利益驱使。某些企业试图将“向上取整”美化为行业通行做法,不过是想用集体违规消解法律权威。
被“向上取整”扭曲的秤杆,需要用法律来掰直。“向上取整”侵犯消费者权益显而易见,但个体消费者想要维权,却面临“追一只鸡需杀一头牛”的成本困境。终结“向上取整”收费乱象,尤需监管亮剑。按实际重量、实际时长等据实收费,不是企业施舍的优惠,而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法律对“明码标价”应做细化规定,让计量更精准更合理。企业计量偏差一旦超过法定阈值,除退还多收费用,还应按倍数赔偿消费者损失,让违规成本真正高于收益。
行业惯例不是法外之地。企业应该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运营效率来增强竞争力,而不是试图在计费环节动歪脑筋躺着赚钱。相关监管部门应该积极作为,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提高企业违法成本,避免某些企业因为违法成本低而持续违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