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智能化闯关:成本、法规与场景落地的“三重门”
创始人
2025-11-23 00:46:59
0

记者 周信

“如果我们省不掉人,只是减轻一点疲劳,意义、价值并不是那么大。”11月21日,在由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暨淮南深度融链发展大会”上,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副院长徐梅说。

这也是当前商用车在智能化过程中面临的核心挑战。商用车的本质是生产工具,客户的核心要求是“安全和增效”,若技术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就很难被市场真正接纳。

智能化系统在商用车整车成本中占比高达15%,尽管行业预计到2028年将降至4%,但高昂的初期投入依然是规模化普及的“拦路虎”。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新能源重卡销量增长率达180%,渗透率升至25%,但智能化功能的搭载率仍远低于预期。

随着物流行业人力缺口扩大、安全事故高发,以及“双碳”目标下运营效率要求的提升,商用车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变革已迫在眉睫,面对成本、技术与场景落地的多重挑战,智能化商用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何破局?

智能化应用的三重压力

商用车智能化的道路,正从技术研发的“上半场”步入商业验证的“下半场”。各方参与者发现,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做出功能,而在于让功能被市场买单。

目前,商用车与乘用车的技术存在巨大代差。徐梅指出:“乘用车算力已标配上千TOPS,商用车仅几十TOPS。”之所以如此,成本仍是第一道关卡,激光雷达、高算力设备显著提高了重卡的成本。

江淮汽车技术中心商用车研究院院长陈刚给出了具体数据:目前智能化系统占整车成本高达15%,尽管行业预测该比例在2028年将降至4%,但当高昂的智能化配置无法带来对等的运营收益提升时,客户的采购意愿便大幅降低。如何度过这段成本与价值的“剪刀差”时期,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成本压力是当下的现实阻碍,法规滞后则像一把悬顶之剑,制约着商用车智能化的长远规划。白犀牛智达副总裁王瀚基表示,全国有1900个县区在运行无人车,但企业仍面临“很多法规的不统一和法规随时收紧的情况”。这种不确定性极大地增加了企业长期战略布局与规模化投资的风险。

在法律和交通管理体系层面,尽管管理部门已明确L3级以上事故责任主体为汽车生产企业,但细则还不够明确。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汤振齐指出,“具体的责任界定,包括一些操作还是没有具体细化”。这意味着,即使技术准备就绪,模糊的责任边界仍可能成为商业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障碍。

当行业试图跨越成本与法规的障碍时,商用车场景的极端复杂性又带来第三重挑战。目前,尚无一套通用的智能化方案能够通吃所有场景。宇通商用车智能网联产品高级经理孙肖指出:“商用车有着生产工具的属性,存在多品种、小批量的问题,看起来车差不多,但其实每一个大B、小B的客户都有自己的差异化诉求。”

在矿区、港口等封闭场景,挑战更为严峻。徐工矿机事业部解决方案经理吕源津指出,矿区“高温、高湿、高粉尘”的环境对传感器和线控系统构成严峻考验,这些极端条件对技术的鲁棒性提出了远高于乘用车的标准。

踏歌智行市场&政企合作总监孙志杰表示,在矿山里“干的都是非常苦的活儿、累的活儿”,场景聚焦在新疆、内蒙古等边远地区,甚至是无人戈壁,“包括强光、浓雾、沙尘、暴雪、大雨,都是经常面对的课题和极端环境的挑战,也是算法需要应对克服的关键技术。”

生态融合与价值重构

面对三重挑战,将技术价值精准传递到客户的运营账本上,实现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系统性生态共建,才是破局之路。

首先,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路径正从全栈自研转向分层聚焦的务实策略。面对场景碎片化与成本压力,企业不再大包大揽,而是通过分工协作实现降本增效。

陈刚提出的“1+1+X”战略是典型代表:第一个“1”是自主掌控的自动驾驶平台底座,第二个“1”是连接路侧生态的标准化接口,“X”则是快速适配多场景的灵活应用。这一模式本质上是在“完全自研”的高成本、长周期与“完全外包”的同质化风险之间,找到一条降低研发成本、加速技术落地迭代的务实路径。

白犀牛也践行此道。王瀚基表示:“AI一定要不断优化,从规则算法走到端到端,接下来走世界模型。AI并不是简单的客户体验问题,是一个成本测算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商业模式上,生态共赢也正取代单点突破成为主流思路。徐梅介绍:“吉利在软件+硬件+公司的B端客户,以及物流运营+保险公司+车企制造环节,打造了一个保险系统的生态。”他进一步说明,吉利与保险公司、B端物流公司联合推进辅助驾驶,“一开始有些保险公司没有自信,但目前我们在降低出险率、事故严重度方面提升了30%以上。”

中科慧眼执行副总经理赵传运进一步阐述了“AEM联合保险模式”的落地细节:“我们与保险公司‘对赌’,经过半年的运营和数据分析,发现6个月就可以把主机厂装的1000多元的硬件成本收回来,也降低了保费。”这种让客户快速见到回报的模式,正在前装市场获得越来越多认可。

对商用车运营企业而言,智能座舱和数字化技术并非必须项,他们更关注从业务前端输入到末端司机业务分派的环节,以及内部财务、运营等系统的打通,希望形成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数据驱动正从概念走向实质,成为价值创造的核心引擎。

徐梅表示:“我们跟乘用车一起做了模型,在车端布置了柔性数采的SDK,数据端可以最大存在车端,云端根据需求去下发,下发什么需求就传什么,这样在费用或流量上会降低很多。”据其介绍,吉利商用车在研产供销服的数据总存储量已达1PB(1024TB)。

在维修方面,商用车使用强度高、故障率较高,偏远地区维修技师能力参差不齐。随着车辆智能化的快速迭代,传统的维修知识库严重滞后,技师难以获取官方维修数据与指导手册。

木卫四科技通过AI大模型分析故障数据,建立“智能维修中枢”,可精准理解技师问题。“技师输入‘车爬坡没力,还冒黑烟’,系统会针对这个问题去对应知识库中可能的故障码,以及系统原有的案例进行关联。”木卫四科技首席技术架构师杨迪华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二十五载刑事技术坚守 细微之处... 在充满悬念与较量的刑侦战线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侦探”,他们不常面对面地审讯嫌疑人,也不总在街头巷尾...
每周股票复盘:洛阳钼业(603...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洛阳钼业(603993)报收于15.18元,较上周的16.78元下跌...
警惕!“新增房东税”“养老金要... 税海涛声按语 近期,网络谣言颇多,其中不乏涉税的内容,如“房地产税已经完成立法”就是热炒的谣言之一。...
建立标准共识,为工伤认定打好制... 11月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三)》(以下简称《意见(三)》)...
商用车智能化闯关:成本、法规与... 记者 周信 “如果我们省不掉人,只是减轻一点疲劳,意义、价值并不是那么大。”11月21日,在由电动汽...
“潜水手表不能潜水”风波再起,... 近日,一场由用户投诉引发的“小米潜水手表”争议持续引发网友关注。事情起因是一名网友发视频表示潜水第4...
金龙鱼子公司陷18亿元纠纷 一笔18.81亿元的共同退赔责任,一场关于合同诈骗罪的刑事官司,让千亿市值的粮油巨头金龙鱼下属子公司...
“哥哥再不发工资,我又要挨饿啦... “哥哥再不发工资,我又要挨饿啦。” 动听的网名、深情款款的话语,让你深陷“甜蜜陷阱”的“萌妹子”可能...
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 “一站式...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田也 通讯员 湛焱)矛盾纠纷无处调解?家长里短憋在心里?...
穆某(17岁)、李某(18岁)... 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典型案例,其中包括:被告人李某(18周岁)、穆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