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天津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召开。新华社发
新华社天津11月21日电 题:中国南北“自贸联动”推进制度创新
新华社记者李鲲、宋瑞
封关运作在即,21日,“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天津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宣介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情况,总结并展望海南、天津两地通过“自贸联动”推进的制度创新。
“一年来,津琼两地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硕果累累。”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王奉利说。
2024年11月,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在海南签署《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海南自由贸易港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在海洋合作、医疗康养、港口合作、绿色低碳等领域明确24项联动合作事项,构建起紧密协作、优势互补、高效协同、互利共惠的南北联动创新格局。
一年来,两地合作成果不断。今年1月,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与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打造海南自贸港首个零碳国际枢纽港。今年8月,天津滨海建投集团、天津城建集团与海南海洋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方携手为全国渔港经济区跨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新范式。
据王奉利介绍,津琼之间的“自贸联动”不断突破创新,如在海关监管合作方面,天津海关与海口海关签署了《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合作备忘录》,办理了全国首票跨关区“保税租赁+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在文旅合作方面,天津东方邮轮公司的“梦想号”邮轮在三亚成功首航……
“我们期待同天津加强全方位合作,推动海南自贸港与天津自贸试验区优势叠加放大,共筑中国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斌说。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提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天津市商务局副局长王亚刚表示,两地不断强化在对标CPTP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中的合作,推动有条件拓展适用范围的试点政策在两地率先适用,如依托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动创新区绿色低碳技术集成优势和先行经验,结合海南绿色低碳应用场景,联合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开发,共同对标国际“双碳”标准体系。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共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5年4月2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十年多来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5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2018年10月16日,《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发布,明确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打好坚实基础。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为中国南北两地深化“自贸联动”提供新契机,有望在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大与应用、加工增值政策联动与产业链互补等多个领域寻求突破。
“天津自贸试验区将把握海南自贸港封关契机,推动双方合作从‘框架落地’向‘深度融合’升级,协同开展更多具有较高复制推广价值的制度创新试点,通过政策互通、产业互补、发展互促,努力在两地培育形成辐射带动力突出、国际竞争优势显著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携手共建面向全球的高水平自由贸易网络,共同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王亚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