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纪平
“赚了46.26元,罚了1000元,判了16个月。”被告人赵某自觉工作繁忙又无趣,时常会浏览一些黄色网站和视频,遇到喜欢的也会下载下来。累计贩卖淫秽视频119部,淫秽图片7张。后赵某自首,并主动上交违法所得,最终法院以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11月18日 都市现场)
浏览网站漫画(来源:都市现场)
有人或许会疑惑,这点蝇头小利值得动用刑罚?但在法律面前,衡量违法与否的标尺从不是获利多少,而是行为本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是否触碰了不可逾越的红线。
贪图小利、铤而走险,是不少违法者的共同心态。涉案者大概率觉得,网上传播淫秽视频不过是“小买卖”,既不偷不抢,赚点零花钱而已,即便被发现也顶多是批评教育。却不知,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行为,早已触犯了刑法中关于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规定。46元的获利,平均下来每部视频只赚几毛钱,可背后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破坏,是对网络环境的污染,尤其可能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这种“小利”,本质上是损害公共利益的不法之财,早已在暗中标示了代价的沉重。
法律的威严,在于其公平公正,更在于其不容侥幸。现实中,不少人存在“法不责微”的错误认知,觉得违法数额小、情节轻,就能躲过法律制裁。但从这起案例可以清晰看出,法律的红线一旦触碰,无论获利多少、规模大小,都将受到惩处。16个月的刑期,既是对涉案者违法行为的惩戒,更是对所有抱有侥幸心理者的警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试图挑战法律底线的行为,都将付出相应的代价。哪怕只是几元钱的非法收益,只要触犯了刑法条文,就必须承担刑事责任。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网络时代,赚钱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每一条渠道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运行。那些看似“来钱快”的“偏门”,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传播淫秽视频、售卖违禁品、网络诈骗等行为,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小额收益,却可能毁掉自己的人生,连累家人。与其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不如踏实努力,通过合法劳动赚取收入,这才是最稳妥、最长久的谋生之道。
46元的非法获利,换来了16个月的牢狱之灾,这个沉重的代价足以让所有人警醒。法律不会因为违法数额小而格外开恩,也不会因为心存侥幸而网开一面。在法治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心存敬畏、坚守底线,摒弃“小恶无害”的错误观念,自觉远离违法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既守护好自己的人生,也维护好社会的公序良俗。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