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方发仅次于撤侨的赴日警告!两次 “奉示召见” 创外交首例,高市早苗涉台挑衅后果自负?
创始人
2025-11-18 18:27:51
0

东京街头寒意渐浓,而中日关系的冰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教育部、文旅部罕见同步发声,以“避免前往”“谨慎规划”的严厉措辞,将赴日旅行留学预警拉升至仅次于撤侨的级别。短短24小时内,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奉示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驻日大使吴江浩又奉示约见日本外务事务次官——两次“奉示召见”在中日外交史上尚无先例,这一动作被专家解读为“外交版的终极警告”,背后是国家意志的直接投射。

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论成为这场风暴的导火索。这位日本首相在国会公然将台湾问题与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挂钩,甚至暗示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武力介入台海。这是1945年以来日本领导人首次对中国发出赤裸裸的武力威胁,其言论不仅践踏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更触碰了中国核心利益的红线。中国外交部用日英双语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迎头痛击”的警告,军事专家杜文龙直白解读:“这个词意味着用饱满的拳头打在脸上,是对侵略者的强力回应。”

中方的反击绝非空洞的外交辞令。从国防部“碰得头破血流”的严厉警告,到教育部、文旅部联动发布预警,再到航空公司紧急调整赴日航线政策,一套组合拳精准打在日本的痛处。日本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中国大陆赴日游客接近750万人次,消费规模对日本经济举足轻重。文旅预警发布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急忙“抗议”,却被舆论讽刺为“一边挑衅一边要钱”的双标表演。项昊宇等亚太问题专家指出,中方的反制已从外交表态转向实质行动,若日方继续冒险,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压力将加速显现。

高市早苗的豪赌在日本国内引发强烈反弹。11月15日晚,上百名日本民众聚集在首相官邸前,高喊“撤回发言”“不需要战争首相”;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批评其言论“令人震惊”,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更直指其“为扩军找借口”。连《朝日新闻》《东京新闻》等主流媒体也罕见发声,指责高市轻率鲁莽的言论将日本拖入不可预测的风险。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暴露出日本右翼势力借台海议题煽动民粹的算计正遭遇现实反噬。

中方预警的深层逻辑远超出短期外交博弈。文档中多次提到,日本社会治安恶化、极右势力鼓吹“日本人优先”、签证政策收紧、旅游成本上升等问题,已实质性威胁在日中国公民安全。而高市早苗的政治操弄进一步激化了社会层面的排外情绪。今年以来,中国游客在日遭遇恶性袭击的案件频发,银行开户难、公司审查严等隐性歧视不断浮现。这种“政治敌意向社会渗透”的趋势,正是中方发布高级别预警的核心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此次应对凸显了“精准威慑”的策略。外交部在海外平台用日语发布警告,既堵死了日方“误读”的退路,也向国际社会清晰划出底线;两次“奉示召见”则明确传递了“下一步行动取决于日方选择”的信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蔡亮分析,若高市政府一意孤行,中日战略安全对话、经济合作机制可能被无限期冻结。而军事学者则提醒,日本近年推动防卫战略质变、恢复旧日军衔称谓等举动,已让地区国家警惕其军国主义倾向复活。

回望历史节点,今年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与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早苗在此刻炒作武力介入台海,无异于对3500万战争遇难同胞的亵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项昊宇直言:“右翼民粹路线具有蛊惑性,但玩火终将反噬自身。”从中方“迎头痛击”的警告到民间“一言为定”的刷屏,14亿人的底线意识已凝聚成不可撼动的屏障。

这场危机最终走向何方,取决于高市早苗能否收回挑衅言论。但可确定的是,中国已做好多维度反制准备。正如玉渊谭天所言:“中方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当外交辞令转化为实质行动,当民间共识上升为国家意志,任何误判形势的冒险者都将付出沉重代价。日本若真心维护双边关系,就必须在历史与台湾问题上彻底纠正错误——否则,高市早苗掀起的这场风暴,只会让日本在孤立与反思中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野猪跳桥后当场摔死 目击者:野... “野猪跳桥了!”近日,重庆城口县有网友拍下野猪纵身跃下高桥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 据了解,事发地点...
新闻8点见丨无人机狩猎兴起,或...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一种以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与金属箭的...
原创 特... 在中美贸易战的扑朔迷离中,最近的一场表态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投下,掀起了舆论的波澜。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次...
顺义区已建成632个人民调解组... 顺义区人民调解工作新闻发布会 受访者供图 邻里纠纷、家事矛盾、交通事故……多数矛盾纠纷都能在基层就...
财政部:未发布过“推行‘离岸钱... 财政部发布声明,近期,有不法分子伪造财政部公文,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红利发放”有关虚假...
《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式公布 ... 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近日,《生态环境监测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其中,首次明...
温情调解 守护老有所养 河南法治报记者 李杰 通讯员 丁梓文 11月14日,鹤壁市山城区法院成功调解一起赡养老人纠纷案件。该...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敲门”!... 11月17日,南明区花果园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内气氛热烈。一场以“融心融劲展未来——共话梦花经济圈”...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红利发放?财政... 新京报讯 11月18日,财政部金融司发布声明: 近期,有不法分子伪造财政部公文,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粤...
我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专门行政法...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11月1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媒体吹风会,介绍《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有关情况。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