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日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作出令人意外的表态,称不打算因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加征关税。当记者追问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是否会触发关税制裁时,这位以'美国优先'著称的总统给出了耐人寻味的回答:'我想对中国保持友善。'
这番表态与两周前白宫对印度采取的强硬措施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美国政府刚刚宣布,将对印度商品加征50%的惩罚性关税,理由是印度持续采购打折的俄罗斯原油。更早时候,特朗普政府曾通过非正式渠道放风,声称可能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次级关税',总税率或将飙升至54%。
这种明显的政策反差引发国际观察家的广泛讨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贸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马库斯·韦伯指出:'这绝非简单的决策反复,而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战略调整。'根据白宫内部流出的评估报告,特朗普团队正在试图平衡三个相互制约的政策目标:保持对俄罗斯的经济压力、维系美中贸易关系的相对稳定,以及兑现竞选时对华强硬的承诺。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本人将这次政策调整与美俄互动直接挂钩。他在采访中特别提到:'我和普京先生有过很好的对话,我们正在观察某些领域的进展。'这番隐晦的表态被解读为向莫斯科释放信号——美国在能源贸易领域的制裁力度,可能取决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后续动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此前就关税威胁作出明确回应:'中国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经贸能源合作,正当合法。我们将继续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这番表态被外界视为中国在能源安全问题上划出的红线。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埃米莉·霍斯金斯分析认为,特朗普此次'手下留情'存在多重考量:'首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其能源需求具有刚性特征;其次,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执行进入关键期;更重要的是,11月大选前需要避免引发新的贸易战升级。'
这种选择性制裁的做法在华盛顿内部也引发争议。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鲍勃·梅嫩德斯公开质疑:'如果制裁是为了削弱俄罗斯战争机器,那么对中印采取双重标准只会让制裁机制失效。'但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在闭门听证会上辩解称,不同国家承受制裁的能力存在'实质性差异'。
能源市场对这场博弈反应敏锐。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在消息公布后上涨1.2%,而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同期仅微涨0.3%。新加坡能源分析师陈伟强指出:'这反映出市场预期俄罗斯原油可能通过中国获得更稳定的出口渠道,而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则担心失去价格竞争优势。'
更微妙的博弈发生在数字货币领域。据悉,部分中俄能源交易已尝试采用人民币结算,而美国财政部正在评估是否将此纳入次级制裁范围。这种金融领域的'暗战'可能成为下一阶段较量的焦点。
随着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或将出现更多波动。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竞选集会上批评道:'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不是在推行战略,而是在进行危险的选举投机。'但特朗普团队反驳称,灵活运用关税杠杆正是'交易艺术'的体现。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印度似乎成为最直接的'牺牲品'。新德里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发布报告显示,50%的惩罚性关税可能导致印度对美出口减少18亿美元,特别是制药和纺织行业将遭受重创。该机构主任哈什·潘特感叹:'地缘政治正在重塑全球贸易规则,而小国往往被迫承担不成比例的代价。'
当被问及未来是否可能重新对中国能源采购启动制裁时,白宫办公厅主任马克·梅多斯留下活话:'所有选项都在桌面上,总统会根据国家利益随时调整策略。'这种模糊表态预示着,围绕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大国角力远未到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