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市场呈现“成长领涨、权重跟涨”的强势格局,主要指数早盘震荡拉升,科创50与创业板指领涨,沪指盘中创下年内新高;港股则在科技股带动下温和上行,两地市场整体形成“A股科技爆发、港股情绪共振”的差异化表现。
全市场赚钱效应显著提升,A股半日成交额放大至1.24万亿元,资金集中涌入科技成长赛道,存储芯片、商业航天等题材掀涨停潮,而煤炭、燃气等周期板块则遭遇获利回吐;港股在南向资金与外资回流支撑下,风险偏好边际改善,恒生指数站稳26000点关口,半导体与原材料板块成为反弹主力。尽管指数强势上攻,但板块轮动加速凸显资金分歧,市场仍处于结构性行情的蓄势阶段。
市场概况
A股市场早盘高开高走,成长板块成为绝对主线。上证指数围绕3940点震荡攀升,盘中最高触及3946.16点刷新年内高位,最终半日收涨0.42%,报3938.98点;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同步走强,分别上涨1.30%(13195.25点)、2.09%(3126.05点),科创50指数更是大涨2.98%,收报1442.98点,凸显资金对科技成长赛道的强烈偏好。
全市场成交额1.24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显著放量1808亿元,电子、通信、国防军工板块获主力资金净买入,存储芯片、商业航天、CPO等细分领域掀起涨停潮,而煤炭、燃气等周期板块遭遇资金快速撤离,板块分化进一步加剧。
港股市场同步回暖,科技股与半导体板块领涨。恒生指数半日上涨0.59%,报26122.10点;恒生科技指数劲升1.22%,收于6024.04点,半导体龙头带动板块情绪修复;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攀升0.46%,报9343.35点。市场半日成交额1229.30亿港元,原材料业、非必需性消费业、资讯科技业涨幅居前,半导体指数飙升6.13%,与A股电子板块形成跨市场联动,而能源业、公用事业板块受A股周期股回调拖累表现低迷。
行业热点与驱动逻辑
A股市场科技成长赛道全面爆发,政策催化与产业周期形成共振。存储芯片概念掀涨停潮,板块内多股涨停或涨超10%,驱动逻辑源于三星、SK海力士等巨头计划四季度上调DRAM和NAND闪存报价30%,AI算力需求激增推动存储芯片库存周期拐点临近;商业航天板块同步爆发,十余股封板,直接受益于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部署,政策红利与国产替代预期双重提振板块估值。半导体产业链全线走强,国产替代加速与全球半导体周期回暖预期下,设备、材料、制造环节均获资金追捧,与港股恒生中国半导体芯片指数(+4.02%)形成跨市场联动。
通信与国防军工板块表现强势,5G-A与算力网络建设预期推动通信板块上涨2.80%,军工板块则在“科技自立自强”政策指引下上涨2.23%,反映市场对高端制造领域政策确定性的认可。电力设备板块中的储能产业链延续活跃,相关个股涨停或大幅上涨,主因国家发改委《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重点支持电力、算力等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推动储能板块近一周累计涨幅显著。
周期与消费板块则呈现调整态势,煤炭板块大跌1.61%,板块内多股跌停或大跌,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与能源保供政策稳定压制短期涨价逻辑,资金向成长板块切换导致板块承压;食品饮料板块下跌0.96%,反映消费复苏节奏偏缓下资金对防御性板块的配置需求下降。
港股市场行业轮动与A股高度协同,科技股成为核心驱动力。恒生沪深港科技精选50指数大涨4.77%,相关个股表现突出,前者受益于半导体设备需求提升,后者因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获资金追捧;原材料业指数上涨2.07%,有色金属板块与A股锂矿板块形成联动,全球宽松预期下资源品价格弹性预期修复。不过,部分新能源汽车股逆势下跌,反映港股对高估值成长股的分歧仍存。
投资策略建议
当前市场处于“政策强驱动、科技领涨”的活跃阶段,四季度需紧扣产业趋势与政策红利,沿三条主线布局结构性机会:
科技成长赛道聚焦技术突破与政策催化,AI产业链在海外技术突破与资本开支扩张下,算力、存储、应用端均具弹性。存储芯片板块受海外巨头提价催化今日爆发,可关注具备国产替代逻辑的存储设计龙头及封测企业,同时跟踪库存周期拐点验证情况;算力硬件方向,CPO、覆铜板等环节在业绩超预期加持下持续走强,建议聚焦高速光模块、服务器PCB等技术壁垒高的细分领域;军工与航天板块政策确定性强,四中全会“航天强国”表述直接催化商业航天概念,可关注卫星制造、火箭发射等产业链核心标的,同时跟踪三季报订单落地情况;创新药与固态电池则需立足中长期产业趋势,逢低布局临床数据优异或技术路线领先的龙头企业。
周期与资源品把握“价格弹性+盈利修复”机会,有色金属中的金、铜板块受益于全球宽松预期升温,可关注具备资源自给率优势的龙头企业;新能源链(锂电、风电)关注盈利修复进度,锂矿板块今日异动,需求回暖预期下可逢低布局盐湖提锂与云母提锂龙头;化工行业关注“反内卷”政策下的龙头集中度提升,具备技术壁垒的新材料领域有望率先反弹;储能产业链在节能降碳政策推动下持续活跃,建议关注电解液、逆变器等需求确定性高的环节。
政策驱动机会紧扣“十五五”规划与新质生产力,四中全会“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表述,为AI、高端制造、航天等领域提供长期政策支撑。商业航天、半导体等板块今日已受资金追捧,可挖掘具备技术壁垒与订单确定性的细分龙头;大消费板块布局政策边际改善方向,尽管当前表现低迷,但冰雪旅游、短剧游戏等场景创新领域仍存结构性机会,品牌龙头估值修复空间待政策催化;国企改革主题持续发酵,地方国资控股的科技与高端制造企业,若具备资产整合或技术升级预期,有望获得资金关注。
整体来看,市场量能放大支撑科技成长主线延续,短期需警惕部分题材股过度炒作后的震荡风险,但中长期可逢低布局政策与产业景气度共振的优质标的。科技成长赛道仍是超额收益主要来源,周期资源品与政策驱动机会则提供阶段性配置价值,建议采取“核心赛道+卫星配置”策略,平衡进攻性与防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