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遇纠纷,上海推出“全球一小时接单”法律服务
创始人
2025-10-11 10:26:38
0

在涉外法律服务从业者眼中,跨国合同是合作的桥梁,而纠纷则像“暗礁”,随时可能阻碍企业前行。

2024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商会(ICC)仲裁庭。一场商业争议持续了10年,金额超过1.2亿元人民币的国际贸易尾款纠纷仲裁案开庭。依托于“MTCC徐汇协议”搭建的国际网络,上海律师团队帮助中国企业取得胜诉,挽回了巨额损失。

为解决企业在“走出去”中缺乏高效法律服务网络、难以匹配对口的专业律师的困境,上海市徐汇区司法局还推出“全球一小时响应计划”,表单提交后,即时锁定全球范围内最优的服务团队,在1小时内完成律师与用户对接。

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跟随司法部“‘一带一路’法治同行”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采访团来到上海,了解上海在护航企业“出海”,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律服务方面有何探索。

国企出海被拖欠上亿账款,国际法律服务互认协议助力解纷

西安某国有上市公司在对外贸易中,就曾面临巨额账款无法收回的困境。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成介绍,西安某国有上市公司与中东某贸易公司就涉案项目签署了数十份国际贸易合同,涉案合同为9份买卖合同,在西安某国有上市公司履行了全部交付义务以后,中东某贸易公司拖欠项目尾款。为维护自身及其供应商的合法权益,西安某国有上市公司决定委托上海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提起仲裁申请。被申请人随后反诉510万欧元。总争议金额逾1.2亿元人民币。

陈成带领国际仲裁团队接受了西安某国有上市公司的委托,但案件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仲裁地和开庭地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程序和实体适用瑞典法,仲裁语言是英语,而被申请人是中东能源领域根基深厚的老牌企业。长达十年的合同纠纷,上百份证据材料,还涉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以及瑞典、阿联酋等四个司法辖区的管辖和法律适用冲突问题。

“依托《MTCC徐汇协议》搭建的国际网络,我们律师团队快速联系到瑞典、阿联酋、中国香港的合作律所,及时解决了境外法律问题咨询,在复杂的法律迷宫中找到了辩论的方向。”陈成介绍,2024年,仲裁庭驳回对方所有程序性请求,实体裁决基本支持我方立场的裁决书,这也是少有的全程由中国律师主导的涉外仲裁胜诉案例,为客户挽回了巨额损失。

《MTCC徐汇协议》文本。

上海市徐汇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科副科长俞肖雅介绍,《MTCC徐汇协议》全称为《法律服务机构国际(跨区域)互认协作及建立伙伴关系徐汇协议》,于2024年6月在徐汇区西岸数字谷共同签署并正式生效。该协议由徐汇区10家具备较强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的律师事务所作为发起方,邀请来自17个国家(地区)的19家律师事务所、法律税务事务所等作为首批签约方,可以为国内外企业和个人提供极速响应、全球覆盖、专业护航的涉外法律服务,2025年,协议成员已经从29家发展至近60家。

《MTCC徐汇协议》联络处主任、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叶君也对此表示,协议扩大了中国企业和律所的“朋友圈”,不论是企业出海还是涉企贸易纠纷,企业可以即时链接国内外协议机构,获得有效的法律服务。

跨境法律服务“全球1小时响应”

依托“MTCC徐汇协议”,融合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平台,徐汇区司法局还打造了跨境法律服务AI智能体,并提出“全球1小时响应计划”。

俞肖雅介绍,用户可以通过“掌上公服”中的“全球1小时响应计划”模块,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比如“在德国发生侵权”。AI助手“i法喵”就可以立即解析关键信息,在30秒内生成智能表单。表单提交后,结合时区、目的地、专业领域三重维度,数秒锁定全球范围内最优的服务团队,在1小时内完成律师和用户的对接。

“全球一小时响应计划”分布图。

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徐汇区依托《MTCC徐汇协议》框架,在全球建立了悉尼、新加坡、巴黎、利马、纽约、拉各斯六大区域协调中心,实现覆盖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主要经济带六大核心时区的合作网络,确保7×24小时全天候高效响应。

“无论是中国企业出海快速应对海外诉讼、合规审查,还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完成外商投资安全审查等,无论是人工智能、跨境数据流动等新兴领域的前沿问题,还是留学维权、国际继承等个人涉外事务,都有专业团队全程护航。”俞肖雅表示。

俞肖雅称,未来,“全球一小时响应计划”将通过分析全球用户需求,实时生成“地域法律风险热力图”并发布《全球法律服务白皮书》,助力企业及时预判国际商机与风险。

打造“楼宇微网格”模式,企业“足不出楼”可化解纠纷

当前,国际仲裁已成为跨境商事争议解决的核心方式,其中“临时仲裁”因具有程序灵活便利、费用节约、仲裁效率高效等特点,被越来越多企业选择。

2024年8月5日,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在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开庭,经审理后,两家在上海注册的企业快速解决了国际航线船员管理合同的争议。

上述案件的解决,得益于上海在全国率先引入了仲裁地、临时仲裁等接轨国际通行规则的仲裁制度。2023年12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海市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2024年6月,上海市司法局制定出台《上海市涉外商事海事临时仲裁推进办法(试行)》,对临时仲裁适用范围、选定仲裁员和仲裁规则、仲裁程序推进和保障等作出规定。

当前,开庭地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已有超过4000家航运服务企业以及近40家功能性机构进驻,北外滩也成为中国航运服务企业最集聚的区域之一,应运而生了旺盛的专业法律服务需求。

上海市虹口区司法局局长王琳介绍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

今年5月13日,上海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在虹口区正式开港。虹口区司法局局长王琳介绍,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集成法律咨询、公证服务、司法鉴定、商事调解、国际仲裁等核心功能。打造“共享”模式,通过共享调解室、仲裁庭等场地设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此外,白玉兰广场等北外滩沿线楼宇还嵌入“法治会客厅”,打造“楼宇微网格”模式,企业“足不出楼”即可化解纠纷。随着服务港的正式启用,联动范围也从一幢楼宇扩展至北外滩一整片区域,不仅限于北外滩区域内的中外企业,本市乃至全国各地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在这里均可获得“一站式”解决。

卓富德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嫣表示,虽然中国企业在货物出海方面走在全球前列,但在文化出海、管理出海等方面意识较薄弱。例如,一些企业在出海前期架构时,不了解ODI(对外直接投资)备案审批流程和周期,也不了解海外劳工如何管理,“可能还没开始建厂,就已经被人告了”,因此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尽调规划。

“企业要出海,背后必须要有强大的法律、税务、财务、审计、咨询、品牌管理各方面的专业的支持,‘护航’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周嫣表示,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则提供了多元化的企业出海服务资源,在北外滩法律服务港服务商的名单中,不仅有律所,还有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税务所、银行等,为企业出海提供资金合规、税务安全、上市咨询等完整的“一站式”服务。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刘嫚 发自上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 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有关要求,10月1日起,互联网平台企业将首次正式报...
十年磨剑立规范 良法善治润滨州... 2025年8月21日,《滨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方性法规制定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工作规范》)...
评论丨保时捷女销冠被合成AI不... 面对日益渗透公众生活、为公众和社会带来困扰的AI谣言乱象,需要有更明晰、专门的法律标准和更可操作的制...
十年前收到一瓶水的善意,十年后... 2015年一个炎热的夏日,江苏南通一家汽车修理店里,店主朱亚健递给一位路过歇脚的年轻记者一瓶纯净水。...
官宣闭店!运营31年的北京复兴... 作为百盛集团在中国内地的首家门店,北京百盛即将闭店。 10月10日,北京百盛发布公告称,北京百盛复兴...
为国际经贸往来提供更加畅通的制... 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会计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国际经贸往来的重要保障。 为促进共...
原创 韩... 在上海大师赛的1/4决赛里,德约科维奇直落两盘击败了比利时选手贝尔赫斯,职业生涯第10次闯进赛会男单...
驴友徒步未开发古道溺亡,父母起... 刘某在某未正式开发古道徒步,途中与结伴的同行男子韦某骑马过河时被冲走,被找到时已不幸溺亡。事后,刘某...
化解纠纷451起!华泾这个劳模... 徐汇区华泾镇冯斌劳模创新工作室日前迎来了成立5周年。这个以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冯斌命名的基层调解团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