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大师赛的1/4决赛里,德约科维奇直落两盘击败了比利时选手贝尔赫斯,职业生涯第10次闯进赛会男单半决赛,第80次站上大师赛男单四强的舞台。不过,能走到这一步,大家都知道他付出了多少艰辛。
在对阵穆纳尔的比赛中,德约科维奇因为高温、闷热、腿部和背部等外界因素持续困扰。穆纳尔也因高温而频繁出现非受迫性的失误,最终德约以6-3、5-7、6-2的比分击败对手,顺利晋级八强。这场胜利还让他打破了费德勒在2019年上海创造的“38岁2个月”纪录,成为在大师赛八强之中年龄最大的球员之一,达到38岁4个月。
北京时间10月10日,韩国媒体《Tennis Korea》发表评论,质问道:这是比赛还是酷刑?高温、强湿度让运动员频频吐、抽筋、虚脱,ATP尚未对极端天气出台规则,这也把这类话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报道称,上海大师赛连续多日的33到35摄氏度高温、湿度超过80%,体感温度甚至超过40度。球场的辐射热和通风不足,仿佛把球员们置于桑拿房中,比赛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过程异常痛苦。
在1/16决赛中,德约就出现了多次呕吐,另一名选手辛纳则因为肌肉痉挛和虚脱而被迫退赛。赛后辛纳说自己的身体已经无法再按照意志来运作。
问题的核心在于ATP巡回赛没有所谓的“极限热规定”。相比之下,WTA巡回赛有明确规定:当气温和湿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以对场地进行降温处理或中断比赛。而ATP更像是由赛制来决定,他们更注重保护比赛的进程,而不是优先保护运动员的身体状况。
有人认为,ATP在处理这类问题上至少比WTA落后了五年。事实上,过去五年里,ATP并未就极端气候出台明确政策。
今年8月在辛辛那提公开赛上也出现过类似情况,选手们在比赛间隙使用冰袋、冰块降温,法国选手林德克内希在比赛中甚至曾晕倒,无法起身。可ATP并没有因此重视这个问题,这样的情形也延续到了上海大师赛。
德约也表示过:“我们的身体不是机器,在这种条件下比赛太鲁莽了;”兹维列夫也发声:“天气太糟糕时根本不该开赛,赛事方应该保护球员。”蒂亚福同样表示:“在极端天气下就该停赛,很多球员已经处于虚脱状态。”
帕纳塔在谈及辛纳退赛时说:“湿度95%、污染指数84%根本不适合任何体育活动。辛纳几乎没怎么输过球,但这次他被极端天气击垮了,而且不仅是他一个人,每个人都很痛苦,有人退赛,有人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