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淏煜
随着低空经济持续蓬勃发展,无人机应用场景已扩展至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多领域。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飞手易找、维修师难求”问题显现。这提示各方,谋划布局新兴产业,应前瞻谋划产业链与人才链高效协同,打牢人才基础。
首先,需提前布局人才链,促进与产业链耦合。目前,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信息系统备案企业达809家,产品数量超过374万架。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售后维保需求,维修师等人才缺口难以依靠短期职业教育或市场化培训补齐。各地在引进发展无人机产业之初,就可充分考虑人才培育周期,通过加强企业内部培训、与职校合作培养、规范社会化培训等方式储备产业所需人才,改变“产业跑在前、人才跟在后”的被动模式。
更进一步,应全链谋划人才链,协同发力支撑产业发展。当前,无人机产业人才缺口已从飞手延伸至维修师。这表明在产业发展初期,市场更多关注研发突破、生产规模、产品应用,忽略了“机器能飞、也要能修”的现实需求,导致后端人才支撑不足。产业链完整运转离不开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协同发力,让每个环节都有与之适配的专业人才支撑,才能提高整个产业的运行效率。
新兴产业的竞争,最终依靠全链人才竞争。应强化前瞻思维,更加周全考虑各个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让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同频共振,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这既是无人机产业面临的现实需求,也是对全国各地布局各类新兴产业作出的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