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天都满房……行,我给您预留一间下周五的双床房。”9月20日,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梵行奇源”民宿,老板石兵权接完客人电话感慨道:“能做成如今的好生意,‘梵净生态积分’帮了大忙,保护生态环境是真能换来真金白银。”
江口县是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也是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石兵权口中的“梵净生态积分”,是该县在探索生态价值转换中推出的一款绿色金融产品。群众在日常生活及生产经营中,通过绿色行为获取“梵净生态积分”,该积分可作为绿色贷款评级授信、利率定价的重要依据。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在将住房改造成民宿的过程中,石兵权使用环保材料等行为,获得了近百个“梵净生态积分”,凭着这些积分,不仅轻松贷到百余万元贷款,还享受到了利率优惠。
在江口,像石兵权一样的“梵净生态账户”已有1.58万户,累计评定生态账户积分180万分,已发放生态账户专项贷款8.35亿元。
与石兵权通过“梵净生态积分”实现创业增收喜笑颜开不同的是,邻村的李某某却是满脸愁容。李某某曾因无证砍伐林木销售牟利,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生态修复责任。认识到错误后,其自愿通过认购林业碳票154吨的方式,为自己破坏生态的行为买了单。
“让破坏者买单,给守护者发奖。”江口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杨俊表示,保护生态人人有责,既让破坏者担责,又让保护者受益,大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为让生态破坏发生后,得以及时落实有效修复,江口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审判机关、发改等五部门,在全省率先联合出台、签署《江口县梵净生态积分价值转换司法实践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司法碳汇制度化。
该机制将抽象的生态损害赔偿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碳汇产品,并就“梵净生态积分”量化、换算、监督、执行、验收及各部门联动协作等均作了细化,一举破解了生态损害发生后的生态修复难、资金监管难、效果量化难,为生态司法实践提供了“江口方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安慧芳
编辑葛永智
二审杨聪
三审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