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7日在北京发布的《远东崛起:长期被低估的区域》报告指出,俄罗斯远东地区已成为俄罗斯经济的新引擎之一,中国将在“远东崛起”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俄罗斯远东地区位于俄罗斯东部,处在贝加尔湖东部与太平洋之间,面积达695.3万平方公里,占俄国土的40.6%,约780万的人口占俄总人口的5%左右。随着2014年“向东看”上升为俄罗斯国家战略,远东地区战略地位迅速提升。
俄罗斯总统普京6日出席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时强调,远东发展是“21世纪的国家优先事项”,并计划2036年前制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是使远东在经济、民生等指标上超越俄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欧亚大陆合作新枢纽。
《远东崛起:长期被低估的区域》报告提到,过去十年,俄远东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约20万亿卢布,人均投资水平是全国平均的两倍,而未来十年内远东和北极地区将新增600多个城市发展与民生项目。报告测算并预计,未来十年内远东固定资产投资将累计达到40万亿至50万亿卢布,助力远东实现“未来型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目标。
报告发现,2014至2022年间,远东固定资本投资增长99%,为俄全国水平2.6倍;矿产开发和建筑业增长达全国3.3倍。2022年,远东地区生产总值(GDP)达8.7万亿卢布,较2014年增长42%,年均增速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成为俄罗斯新的经济引擎之一。
俄罗斯远东经济高速增长背后也存在结构性挑战,报告总结四点,一是“国土贡献度失衡”,占全国40.6%的国土面积,却仅贡献约5.4%的GDP;二是投资结构偏重资源与交通物流,产业单一,过度依赖中国市场;三是人口外流严重,2018至2024年常住人口减少3.56%,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迁;四是社会矛盾突出,尽管2024年9.4万卢布的平均月薪高于全国水平,但仍有11.6%的居民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物价也较全国水平高出22%,住房条件改善不足。
报告认为,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外部合作伙伴,中国将扮演关键角色。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2448.1亿美元,其中远东与中国的贸易额达1.9万亿卢布,2018至2023年间增长近2.5倍。已有65个中资项目落地远东,总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卢布。北极运输走廊被视为“冰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2024年货运量达3790万吨,为“一带一路”与东北振兴战略拓展了新的空间。
报告提出了中俄在远东合作的几大重点方向:一是加快资源深加工和产业多元化,摆脱“资源陷阱”;二是构建“引得来、留得住”的人才与民生环境;三是深化互联互通,借助北极运输走廊拓展合作空间;四是推动合作机制从项目驱动走向制度化与多边化,以实现长期稳定的战略共赢。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白波
下一篇:天津调整汽车置换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