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化解,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更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交城县政法委依托县综治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创新推出先行调解、警调对接等破解矛盾纠纷难题的“组合拳”,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让群众“进一扇门”就能解开心结、找到出路。
矛盾化解“只进一扇门”
清晨的交城县综治中心大厅里,已有群众有序等候。他们诉求各异,却怀着共同的期待——在这里解决“烦心事”。
“楼上漏水把家里地板和沙发都淹了,找物业协商不清,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才来求助。”群众覃女士道出了自己的困扰。
工作人员当即引导:“我们有法律咨询窗口,建议您先去1号窗口咨询,看看专业解决方案。”
从进门引导到分类对接,整个流程高效顺畅。在这里,群众不必再为“找哪个部门”犯难,更无需在多个单位间来回奔波。覃女士满意地说:“引导台工作人员听完我的诉求,直接带我到法律咨询窗口。律师给了专业建议,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和楼上业主协商了。他们特别热情,我非常满意。”
这样高效便捷的体验,源自交城县综治中心独特的“1+5+N”功能矩阵。作为县委政法委整合资源的创新实践,这里绝非单一机构:710平方米的群众接待大厅成为服务枢纽,受理登记、多元化解等5大功能区各司其职,群防群治、心理咨询等12个功能室按需运转,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我们推行‘常驻+轮驻+随叫随驻’模式,公安、法院等7个部门常驻,住建、卫健等10个部门按需轮驻,行业和专业调解力量随叫随到。”交城县综治中心主任米守嘉介绍,通过这一机制,全县调解力量被充分调动起来进驻中心,让群众的矛盾纠纷能快速找到对应解决办法,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家住天宁镇的杨女士也体会到了这份便利。她与丈夫发生家庭纠纷后来到综治中心,妇联干部与专业调解员耐心疏导,既讲法理又融情理,最终促成双方和解,让家庭重归安宁。“没想到这点家事,有调解员、妇联工作人员、律师一起帮忙解决,心结解开了,以后会好好过日子。太感谢他们了!”杨女士感激地说。
这样的暖心结局,正是“常驻+轮驻+随叫随驻”模式的生动写照。它不仅让群众少跑腿、矛盾化解更高效,更让部门协作效率大幅提升。“各部门集中办公后,当事人咨询完就能到相关窗口具体办理,还有专门调解委和调解员随时介入,大大方便了问题解决。”值班律师贾瑞芳深有感触。
“入驻综治中心后,工作有两个明显变化:一是部门联动更顺畅,比如农民工讨薪案件,能第一时间梳理证据、提供最佳解决方案,让矛盾及时化解;二是服务群众更贴心,专门设置的接待区和私密谈话室保护了隐私,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交城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艳红坦言,如今“环境好了、联动快了、服务暖了,群众的幸福感实实在在提高了”。
纠纷化解“高效不跑腿”
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交城县综治中心上演。作为全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的“主阵地”,交城县政法委还结合实际延伸出先行调解、警调对接等特色路径,让问题解决更精准高效。
“今天咱们尽量促成调解成功,既能减少你们的诉累,也能节约时间干更多事。”交城县综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宋艳萍正在调解一起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的车辆事故理赔案。她仔细比对事故认定书、维修清单与保险条款,向保险公司说明损失合理性,又劝原告理解流程瑕疵,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一开始我都准备起诉了,觉得调解麻烦。多亏宋调解员多次努力,达到了双方满意的效果,还节省了精力和金钱。”原告代理人由衷感谢。
法律诉讼虽是化解纠纷的重要方式,却因程序繁琐易让当事人受累。交城县综合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主动作为,成功化解大量纠纷,切实为当事人减轻了诉累。“诉前调委会成立后帮助很大:一方面节约当事人诉讼成本,让他们少跑路、免费用,提高司法效率;另一方面让法官能集中精力审理复杂案件,效果很明显。”交城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郭萌萌说。
在提升综治中心服务水平的同时,交城县还针对特色产业主动化解矛盾,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庞泉沟镇作为旅游乡镇,夏季峡谷漂流、水上乐园等项目备受青睐,纠纷也随之增多。
“我们联合乡政府在景区设立服务热线,游客遇纠纷可第一时间求助;平时不定时组织普法宣传,网格员、调解员分片包联景区,遇纠纷第一时间到场调解,既提升旅客体验,也助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交城县司法局庞泉沟司法所司法协理员成炳良介绍。
基层治理“和谐有底气”
天宁镇派出所的联合调解工作室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群众报案后,邻里口角、小额财物纠纷、轻微肢体冲突等案情简单、适宜调解的案件,会先由驻所调解员介入。他们耐心倾听诉求、讲清法律边界,引导双方各退一步,多数纠纷能当场和解,既避免矛盾升级,也为群众省去奔波之累。
“这种模式好处明显:一是释放警力资源,让民警能集中精力投入治安防控核心工作;二是高效化解纠纷,防止小事拖大、民转刑案件发生;三是降低当事人解纷成本,提升群众满意度。”交城县司法局天宁司法所所长刘颖总结道。
从综治中心的“一站式”服务,到先行调解的“缓冲带”,再到警调对接的“和解点”,交城县政法委用多元化解的“组合拳”,织密了矛盾纠纷化解的“一张网”。无论是家庭琐事、邻里摩擦,还是涉旅纠纷、劳资争议,都能找到合适的化解路径,让矛盾止于萌芽、消于基层,为社会和谐稳稳托底。
“交城县将继续夯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拓展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优势,积极协调各部门履行主体责任,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服务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稳定贡献政法力量。”交城县委政法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伟说。
从“多头跑”到“一站式”,从“硬碰硬”到“软化解”,交城县的实践证明:只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资源聚到一起,就能让矛盾在基层有效化解。随着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群众将享受到更高效、更暖心的解纷服务,平安交城、法治交城的底色也必将愈发鲜明,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持久动力。记者 梁英杰 王洋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