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政策“钥匙”打开生育之锁
——破解人口增长难题的天门探索
天门鼓励生育政策效果显著,北湖小学将陆续增加400个学位。(湖北日报通讯员 刘银斌 摄)
西关幼儿园开设暑期托育班,招收了十九名二至三岁幼儿。(湖北日报通讯员 刘银斌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杨 通讯员 熊文婷
7月10日晚7时许,天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传来一声响亮的啼哭,黄潭镇新王村赵立凤迎来第三个孩子,一家人喜笑颜开。
一束鲜花、一张出生证、一本户口本、一个红包、一张购房认购券、一张生育补贴银行卡……还未出院,赵立凤就收到了多重惊喜。
“从2023年9月开始,我们不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出台婚恋、孕育、生育、托育、教育、住房等一体化支持措施,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天门市委书记纪道清认为,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要舍得投入真金白银,营造尊重生育、鼓励生育、保护生育的社会氛围。
天门,用政策“钥匙”打开了生育之锁。数据显示,2024年该市出生人口同比增长17%,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今年延续向好态势,上半年出生人口同比增长5.6%。
暖心婚恋为幸福“加分”
相识恋爱结婚买房半年内达成
“刚去医院产检,医生说怀了两个多月。”7月18日,马湾镇邹湾村徐启迪给村支书徐德峰打去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半年多来,在徐德峰精准“助攻”下,徐启迪与妻子胡佩走到一起,完成一件又一件人生大事。
去年底,徐德峰入户走访得知,七组29岁的胡佩长期在外,工作很忙,还没谈对象,一家人都很着急。
担任村级公益红娘的徐德峰,调出本村单身青年信息表,精准找到30岁的徐启迪。12月,两人初次见面就互生好感。
今年春节后,他们确定恋爱关系,5月初领结婚证。“领证时,我们还拿到6万元结婚登记购房券,叠加6万元进城农民购房券,买房时可以现场核减。”
10多天后,小两口拿着两张购房券,在城区买下一套新房。“12万元购房补贴,大大减轻了双方家庭的经济压力。”
今年3月,天门出台《关于鼓励生育的七条意见》升级版(以下简称“生育七条”),明确向结婚登记对象发放6万元购房补贴,徐启迪夫妻俩正巧赶上好政策。
目前,全市已有450多对夫妻领到购房补贴,其中45对夫妻买房使用购房认购券,还出现“上午领证、下午买房”现象。
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仅为610.6万对,较2023年减少157.4万对,创近40年来新低。据统计,天门结婚登记人数逐年下降,从2014年的13421对,下降至2024年的3809对,降幅达72%。
如何跳出结婚人数“低谷期”?“除了向结婚对象发放补贴,我们还建立健全各级公益红娘组织,为单身适婚男女提供优质婚恋服务。”天门市妇联主席鄢丽娟说,全市已建立公益红娘组织448个,招募公益红娘1304名。
“坚持‘投资于人’的政策导向,把更多资金投向民生领域。”天门市委副书记、市长肖敏介绍,该市强化顶层设计,以生育为基点,将服务向前延伸至鼓励婚恋交友,向后延长到保障入托入学,形成全周期补贴、普惠性服务、制度性保障三维支持体系。
贴心孕育为宝妈“护航”
上门产检救下高危产妇母子
“要不是上门产检,及时发现那名高危孕产妇的情况,将其劝进医院,后果不堪设想。”说起1年多前的这一幕,天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王月容仍后怕不已。
李女士(化姓)是岳口镇人,前些年因不孕不育,在武汉做过子宫腺肌瘤剔除、子宫修补、宫腔粘连松解等手术,后来通过试管助孕怀上孩子。
“首次孕检时,我们发现孕妇术后恢复不足,就急着做了试管婴儿,孕中晚期子宫破裂风险较大。”王月容建议,孕期要密切产检及追踪随访,孕晚期提前剖宫产。
然而,李女士家属不以为意。王月容第二次上门产检时,孕妇已怀孕30周,宫腔压力逐渐增大,随时可能出现子宫破裂。接下来1个月,王月容又反复劝说,李女士终于住进医院,但其家属要求继续待产。
住院第三天,意外发生。李女士突发腹痛,诊断为子宫破裂、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胎儿出现重度窒息。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输血科专家联合救治,母子俩转危为安。
“要是从乡镇转运到城区,多耽误20分钟,母子俩可能都救不回来。”王月容说,该院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组建专家团队入户访视,已为2300多名孕妇提供产检服务。
推动备孕、孕前、孕期门诊集中管理,天门全力守好新生儿健康“第一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扩建的1000平方米产科病房年底投入使用;市中医医院推出中西医结合精准保胎治疗,已帮300多名患者圆了“妈妈梦”。
“‘生育七条’明确,免除每名孕妇约1000元产前基因筛查费用,还将8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对进行人工授精辅助生育的给予3000元补贴,对进行试管婴儿辅助生育的给予1万元补贴。”市卫健委主任张叶说。
暖心政策推动生育热情持续高涨,曾经冷清的产科病房渐渐忙碌起来。以天门一医为例,前些年产科1/3的区域被关停,医护人员数量缩减1/4,不断有人员转岗,去年该院出生人数同比增加200余人,今年春节,产科所有床位都住满了,还在走廊加了床。
省心生育为家庭“分忧”
双胞胎宝妈喜获6万余元育儿补贴
这段时间,岳口镇黄家滩村吴女士格外忙碌,除了照顾不满一岁的双胞胎儿子,还要打理服装电商生意,准备新房装修。
吴女士夫妇曾在广州经营服装生意,2013年生下一个女儿。本来想着给孩子添个伴,没想到怀上了双胞胎。
去年8月,双胞胎儿子出生后,政府送来一份“生育大礼包”:300元分娩补助,5000元一次性生育奖励,4800元产假补助,二孩每月800元育儿补贴,三孩每月1000元育儿补贴。
吴女士说,育儿补贴发到3周岁,她可以领到6.48万元。“此外,两个儿子还享受18万元购房奖励,加上6万元进城农民购房补贴,我们买房能省24万元。”
“天门服装电商供应链齐全,回到家乡发展更有优势,照顾家庭也更方便。”随后,夫妻俩带着一家老小返回天门,在城区买下一套131平方米的房子。
“我是自由职业,没有产假和生育津贴,但政府考虑周全,还给我发了4800元产假补助。”吴女士说。
按照“生育七条”,该市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妇女,分别享受产休假6个月、7个月、8个月。行政事业单位休假待遇由单位按政策保障,农村居民、民企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生育二孩、三孩的,市财政按每月600元分别发放7个月、8个月产假生活补助。
帮助生育家庭解除后顾之忧,就是要想方设法给予经济、服务、时间等支持。为此,该市把生育工作统一放在三家定点医院,增设“鼓励生育一站式服务”工作站,组织卫健、公安、医保、代理银行等部门驻站办公,产妇不用出院,就能办好出生证、户口本、生育补贴银行卡等。
天门市住保中心主任苏拥军介绍,每个新房销售楼盘都安排干部驻点服务,驻点人员既是政策宣讲员、又是现场引导员、还是房价监督员,防止房企变相涨价冲抵政府红利。
放心托育为生活“减负”
公办园每学期保教费不超过1400元
7月16日早8时许,朱女士将女儿小曼送到竟陵西关幼儿园,然后赶去单位上班。2岁多的小曼不哭不闹,已适应幼儿园生活。
“自从上了托育班,小曼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也变强了。”朱女士说。
西关幼儿园是一所公办园。朱女士说,每学期保教费1400元,加上1000多元的生活费,总共不到3000元,比民办幼儿园便宜多了。
托育班内,孩子们开心地玩着游戏、唱着儿歌。园长罗言介绍,暑期托育班招收了19名2至3岁幼儿,教学以游戏、认知为主,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全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帮助家长解决‘带娃难’‘托育贵’等问题。”天门市教育局局长刘华阳介绍,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30所公办幼儿园开设托育班,满足2至3岁幼儿托育需求,提供托位1200余个。“生育七条”提出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每学期不高于1400元,降幅达到50%。
此外,天门还丰富托育方式,开设寒暑假爱心托管班,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中小学教师、“五老”队伍、下沉党员等参与。将婴幼儿托育纳入社区服务体系,为其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给予托育机构水电气、税费等优惠,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便利。
放心托育,安心教育。位于北湖公园之畔的北湖小学,于2023年投入使用,现开设40个班,容纳1900名学生。
“原有学位已无法满足需求,我们准备陆续增设8个班,再增加400个学位。”该校校长徐卫雄说,根据“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多孩家庭可自主选择“小随大”或“大随小”,安排在同一学校就读。
如今,天门正加快建设区域优质教育中心,北湖小学、东湖学校、汇侨学校、市第一初中等一批学校相继投入使用,建成涵盖全学段的北湖教育园,新增学位3.7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