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2025年7月,一场席卷整个联邦政府的“忠诚大清洗”在华盛顿悄然展开,却又如雷贯耳。特朗普没有像传统政治人物那样温水煮青蛙式重塑体制,而是选择以铁锤砸碎现有官僚架构,再用忠诚粘合新的权力体系。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人员更替,而是一场结构性革命,一场以“个人忠诚”代替“制度忠诚”的制度战争。
7月8日,美国司法部对前CIA局长约翰·布伦南和前FBI局长詹姆斯·科米提起刑事调查,特朗普直接点名他们是“彻头彻尾的恶棍”,并声称“他们必须为此付出代价”。这是赤裸裸的政治清算,毫不掩饰地将司法体系转化为权力斗争的工具。3天之后,美国国务院一纸裁员令将1353名员工扫地出门。4天之后,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也启动大规模解雇程序。不到一周,美国联邦政府已经有数千名官员被清洗,整个文官系统陷入恐慌。
这是“深层政府”与“新权力”的正面碰撞。 在特朗普的政治叙事中,CIA、FBI、国务院、国安会等机构早已不再是“国家机器”,而是民主党的“隐性军队”。而特朗普要做的,就是把这支“军队”瓦解,把他们的权力抽筋拔骨,用忠诚的新血替代制度的旧魂。2022年FBI突查海湖庄园事件之后,特朗普心中的清算之火彻底被点燃。这一场迟来的报复,如今正在各个联邦机关内迅速展开。
2月以来,在马斯克掌舵的“政府效率部”操盘下,FBI、CIA、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接连被“重组”。这场被称为“金手铐行动”的肃清风暴,不再掩饰其政治目的。不是裁冗员,而是裁“异见”;不是优化结构,而是净化忠诚。7月10日,《纽约时报》披露,FBI已经开始对内部人员进行政治测谎,问题直指是否对特朗普任命的新局长卡什·帕特尔有过负面评价。连思想都要过滤,特朗普显然不打算留下任何反对的余地。
而真正引起政治地震的,是国务院的“大瘦身”。这不是一次行政层级的优化,而是对外交政策路线的颠覆性再设计 。近3000人的大裁员,仅仅是开始;300多个办事处被整合、关闭、迁址,反映出美国外交布局正在“压缩战线”。国务院的新结构,将国家事务划分为欧亚、中东、拉美和印太四大区域,印太赫然成为主轴。这与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对中国的压制战略遥相呼应,他要把资源从中东、欧洲抽离,集中投入对华博弈第一线。
伴随人员与机构的精简,是预算的腰斩。 2026财年,国务院和国际开发署的预算从555亿美元砍至285亿,削减幅度高达48%。联合国、北约等组织资助被全线叫停,仅剩IAEA等寥寥数项维持运转。这种断腕式的压缩,不是简单的财政紧缩,而是对全球秩序的一次“美国优先”式切割。如果说过去美国还愿意扮演世界警察、全球舵手的角色,那么现在的特朗普只想做一个封闭堡垒的“堡主”,只为忠于他的那群人服务。
这场系统性重塑背后,是特朗普对整个文官制度的根本否定。他不再信任专业主义,也不再容忍制度对总统权力的制衡 。他要的不是“懂政策的人”,而是“听话的人”;不是“有经验的老官僚”,而是“无条件执行命令的政治雇员”。于是我们看到,在这轮清洗中,大批没有政治背景但“效忠于特朗普”的新人被迅速安插进高位,他们或来自特朗普基金会,或与右翼智库、媒体关系密切。他们不是制度内的螺丝钉,而是特朗普忠诚体系的新骨架。
这是美国文官制度彻底“去中立化”的起点。 文官体系本应是国家机器的稳定器,在不同党派轮替中维持政策连续性与技术支持。但特朗普的改革彻底摧毁了这一传统模式。他让技术官僚失去生存空间,让制度保障退居二线,让“忠诚测试”成为升迁标准。今天你如果对帕特尔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明天你就可能在保安陪同下走出大楼。这不是政治斗争,而是制度自杀。
司法体系也未能幸免。 特朗普对布伦南、科米的追杀,是他将“法治”当作“战术工具”的典型表现。他口口声声要“清算”民主党在安全体系中的“反对派”,却不见有任何制衡机制站出来喊停。当法庭判令裁员合法,国务院一夜之间扫地千人;当测谎成为选人依据,FBI员工噤若寒蝉。这一切,都说明美国那套“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叙事,正在特朗普的手中被拆解得七零八落。
真正可悲的是,美国的“民主制度”已无力自我修复。 国会空转,听证会沦为政治秀;两党斗争早已不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是你死我活的权力博弈。法律变成权力的延伸,制度成了忠诚的检测工具。在这片制度废墟上,特朗普用铁血与忠诚铸造一座新权力高塔。但它并不稳固,因为缺少合法性的基础,因为所有的砖瓦都是以恐惧与控制为砂浆。
特朗普没有摧毁美国,他只是用非常清晰的方式揭示了美国体制内早已潜伏的系统性病灶:文官制度形同虚设,司法不再中立,立法机构彻底功能失调。在这场忠诚风暴中,许多人丢掉了饭碗,更多人则丢掉了信仰。而美国,那个曾自诩为“灯塔”的国家,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滑向制度荒原。美式民主的终点,或许正是从“忠诚”取代“制度”的这一刻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