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化市司法局高度重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将其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选人、培养、使用、管理”四大环节,全面提升法律“土专家”的素质能力,为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治支撑。2024年10月,通化市司法局被评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
坚持规范化推动,打造过硬队伍
选准人、选对人是培养工程的首要环节。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县两级司法行政部门牵头成立实施培养工程组织领导小组,积极构建多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协同推进工作格局。二是强化科学谋划。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等五部门联合制发《通化市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三是强化遴选程序。规范执行村民自荐、组织遴选、考核上岗、登记造册等“八大遴选工作流程”。注重从村组干部、村妇女干部、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干部、综治网格员等人员中遴选“法律明白人”骨干。目前,全市共有685个行政村,现有“法律明白人”4212人,实现了每个村至少有5名“法律明白人”的目标,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着眼多元化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提升能力素质是培养工程的关键环节。一是开展远程网络培训。依托“通化普法网校”线上学习平台,组织“法律明白人”在线培训,推动实现“掌上培养”“指尖服务”。目前,已有3580余人入驻网校。 二是举办法治讲座。邀请经验丰富的司法所所长讲授宪法、民法典等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矛盾纠纷化解等实务知识。目前,已线下培训7600余人次。三是组织传帮带结对活动。结合“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活动,在每月驻村“问诊”和每季度法治讲座期间,进行面对面、手把手业务指导,目前,全市所有“法律明白人”均与村法律顾问结成对子。
突出全方位参与,发挥示范作用
推动尽展其才是培养工程的核心环节。一是当好普法宣传员。结合“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组织“法律明白人”在村中宣传法律法规,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普法活动5310余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3万余册,普法宣传品1.6万余件。二是当好矛盾调解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三熟”优势,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收集信息439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8077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047件,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当好乡村治理监督员。引导他们全面参与村务管理,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开展“百姓说事点”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65%以上的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担任了村民代表大会代表、村民理事会理事,活跃在农村依法治理一线。
聚焦精细化管理,挖掘内部潜力
加强岗位管理是培养工程的重要环节。一是规范日常管理。市司法局建立“法律明白人”花名册,县(区)司法局、乡镇司法所建有“法律明白人”档案,市县两级司法局每月电话抽查“法律明白人”工作情况。二是强化评价激励。实行年度考核评价制度,对工作表现优秀的“法律明白人”在发展党员、种植养殖技术帮扶上予以优先考虑。截至目前,全市有12名“法律明白人”被吸收入党,提供技术帮扶1260余人次。三是实行动态清退。加强动态管理,对不胜任岗位需求或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担任“法律明白人”的及时予以清退,截至目前,全市已清退213人。
来源:通化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