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法官曾违法,律师“刨祖坟式”辩护引争议!多方发声
创始人
2025-05-12 19:50:31
0

律师在法庭之外收集办案法官、检察官及相关官员的违纪违法线索乃至公开举报, 被业内称为“刨祖坟式”的辩护方式,成为司法界的新现象,也让辩护人与法官及检察官等办案人员间的冲突走向台前。

近期,一线上研讨会就审辩冲突展开讨论。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韩旭提及,近年审辩冲突更频繁也更激烈,表面看是审判方和辩护方在法庭上的冲突,其实质是辩护方和办案机关之间的冲突在法庭上的集中显现。

会议现场的共识是,审辩冲突无可避免,当前尤其集中于证人出庭难,证据审核认定难等程序性议题,律师和当事人权益难以保障,更反映出庭审中心主义的司法原则仍未严格落实。法律职业共同体需弥合差异,就推动庭审实质化达成共识,共同维护法律尊严。

审辩冲突越发突出

职务犯罪和涉黑涉恶案件中多发

审辩冲突由来已久,近年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韩旭对近十五年出现在公开报道中的审辩冲突案例作出分析。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22年,12年中审辩冲突案例为20件,2023年至2025年4月,三年未满已出现16件审辩冲突案例。数量与日俱增的同时,审辩冲突的激烈程度和范围亦在扩大。以往冲突多发生在律师和法官之间,当下演变为律师和法官、检察官乃至法警之间的冲突, 矛盾冲突更逐渐延伸至庭外,以致出现“刨祖坟式”辩护。

在韩旭看来,审辩冲突的变化,与当前辩护方权益意识增强不无关联。媒体环境的变化与自媒体的兴起,更将办案人员、审判人员的行为置于舆论监督之下,对办案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法官目前依法办案能力不足,惯性依赖侦查阶段提交的证据和表述,致使审辩冲突呈现更加激烈之势。

他介绍,从当前司法实践来看,审辩冲突多体现在法庭调查的程序性议题中,如证据审查认定,申请回避、证人出庭作证,分案审理等。律师的诉求有时不予支持,严重者遭遇扣押手机等电子设备,打断甚至被限制发言。

一个背景是,自2018年刑诉法修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推行,约百分之九十的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约百分之十的复杂重大案件,成为辩护人和公诉人、法官交锋的重要阵地,这些案件也亟须程序正义来保障司法公正。

韩旭提及, 审辩冲突尤其在一些重大涉黑涉恶案件,职务犯罪案件、其他有社会重大影响的案件中更为突显。

作为一线律师,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谭淼现场分享办案经历,此前曾有案件,当律师提出由法庭允许出示或者调查无罪证据时,被法院以证据不存在关联性驳回。还有与会者直接指出,一些涉嫌刑讯逼供的案件,非法证据的排除也困难重重。

谭淼认为,审辩冲突不仅是控辩审三方由于各自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尽相同所致。对于证据审核认定,当下司法界对证据关联性的认知亦未达成共识。

律师不应“无赖式”抗争

辩护人需维护法庭权威

多位与会者提及,审辩冲突中律师处于弱势地位,也有与会者认为辩护方行为不当。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潘金贵指出,一些律师在庭审中将小的程序瑕疵无限放大,无异于在法庭上“找茬”,引发法官和律师的尖锐对立。少部分律师采取“无赖式”抗争获取声名,全然不顾当事人利益。“律师要讲技术、讲规则、讲法律,法庭得不到尊重,那么法律也得不到尊重。”他强调,法官、律师需在法律界限内行事,“律师要以法律人的操守,以理性的辩护行为赢得尊重”。

韩旭对以 “刨祖坟式”辩护为代表的抗争方式亦表达反对。“你死我活,水火不容,容易激化两个职业群体之间的对立。”他认为,辩护方和审判方应当遵守法庭纪律,共同维护法庭权威,“激烈的审辩冲突无异于两败俱伤。既损害司法公信力,也让律师的执业环境更加恶化,律师群体和法官群体更加对立,甚至影响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

亟须完善制度设计

确保审判独立性和中立性

会议现场的共识是,当前司法审判中,审辩冲突的爆发,一个关键点仍是律师和当事人应有权益保障不足,甚至不乏公权力干预,致使审判权难以独立公正行使。

北大法学院教授陈永生谈到,在当前制度构建中,法院不仅掣肘于纪委监察委、检察院等部门,也受制于行政权力。

在他看来,法院虽属于国家司法机关,但作为中立的裁判机构存在,应有一系列制度来确保法官的中立价值,从而确保审判的独立性和中立性。而从我国当前制度设计来看,对法官违背客观中立原则、违反相关程序规定的监督和惩治力度仍需加强。

韩旭认为,审辩冲突表面看是审判方和辩护方在法庭上的冲突,但其实质是辩护方和办案机关之间的冲突在法庭上的集中显现。

推进庭审中心制改革

保障辩护人辩护权

与会者呼吁,缓解激烈的审辩冲突,仍需落实庭审中心制,即审判案件以庭审为中心,事实证据调查在法庭,定罪量刑辩论在法庭,裁判结果形成于法庭。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现庭审中心主义成为改革的阶段性目标。

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毛立新认为,随着公众权益意识逐渐增强,辩护人和当事人期待真正实质化、精细化的庭审,部分法院亟须转变认识,摆脱惯性,符合中央精神和法律要求。

法院也要充分发挥庭前会议的功能,多倾听辩护人和被告人的意见,保持审判的中立性,平等对待控辩双方,保障辩护人的辩护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罔顾法律常识公司注定失败 “员工双休日工作应属常态” 罔顾法律常识公司注定失败 □蒋璟璟 在申请陪产假仅8分钟后,曹某就被...
周秋君:法国挺乌政策面临现实挑... 在美国主导的结束俄乌冲突“28点计划”草案内容公布后,欧洲国家对此反应强烈。11月21日,法国总统马...
结婚登记:前三季度增40.5万... 【11月23日消息,前三季度结婚登记数增40.5万对,多地出台婚育利好政策】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数...
法援工作站开到企业“家门口” “感谢你们,要不是你们帮忙,这事真不知怎么办。”中天绿色精品钢产业链企业职工王某因网购商品与宣传不符...
国债密集发行,积极财政政策持续... 钛媒体App 11月24日消息,当前,国债发行进入密集期。11月24日,财政部招标发行970亿元记账...
电动车停放、充电有新规!新修订... 11月20日,《山东省消防条例》经山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条例》共77条,主要针...
河南驻马店有人在斑马线摆摊,过... 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 见习记者 李淑仪 摆摊摆到了机动车道中间?11月23日上午,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马克龙:明年G7峰会将加强与金... 参考消息网11月23日报道据时事社网站11月23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22日在访问南非约翰内斯堡期间...
11月25日起西安市城区将推行... 阳光讯(记者 侯菲)近日,记者从西安市交通运输局获悉,11月25日起,西安市城区将推行公共交通换乘优...
警网联手 夫妻纠纷化解重归于好 ■记者 缑青翠 “家和万事兴,我们以后还要多沟通……”11月19日下午,西安市公安局西咸新区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