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人民调解协会揭牌暨人民调解员颁证表彰仪式在深圳市人民调解协会会议厅隆重举行,为深圳市首批21名二级人民调解员颁发等级证书,其中,大鹏新区政法办公室的姜坤德入选全市“二级人民调解员”。
2013年,姜坤德开始从事调解工作。2021年,姜坤德来到大鹏新区政法办,在群众诉求大厅担任人民调解员。截至目前,姜坤德共调解矛盾纠纷14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因工作突出,姜坤德先后获司法部“专项活动表现突出个人”“深圳市先进人民调解员”“大鹏新区优秀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当一名调解员很有成就感”
1月3日,新年刚过,姜坤德就忙得脚不沾地。他接了一个又一个电话,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群众。“我觉得当一名调解员特有成就感!”说起工作,姜坤德脸上满是笑容。
和群众打交道是姜坤德的强项,三言两语就能获取群众的信任。“和群众打交道是个技术活,掌握不好方法容易出现冷场甚至情绪紧张的局面,从而影响工作开展。待人真诚,是我和群众打交道的秘籍。”姜坤德表示。
“快点帮我解决,再不给我解决,今晚就住这里了!”2023年5月,李某刚到群众诉求大厅就大发脾气。经了解,李某驾驶电动自行车经过未盖井盖的水井时不慎摔倒致手腕骨折。李某伤势刚一好转,就多方反映问题,但是一直没找到责任方,由于要养伤,李某的工作也丢了,李某越想越气,到处投诉。
接案后,姜坤德多方寻找,最终找到责任方,并多次协调化解,经过半年多的跟进,最终成功帮助李某获取赔偿。此外,针对李某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姜坤德成功帮助李某找到了一份工作,助其生活走向正轨。
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十分繁琐,但姜坤德却甘之如饴。在他看来“无论大的或小的纠纷,最终能够帮群众解决他们的问题,我就觉得很有成就感。”
“小调解”中注入“大服务”
“阿叔,别着急,慢点讲,先坐一下,有问题我们及时解决……”姜坤德待人真诚,办起事来有板有眼。接访中,他从不轻易打断信访人的诉说,总是面带微笑、认真倾听,以真情拉近与信访人的心理距离,抽丝剥茧,分析案情。
2022年9月的一天,57岁的刘某怒气冲冲来到群众诉求大厅信访。原来因为公司提供的食用水、食用油有问题,让他患上尿毒症,无法继续工作,被辞退。
姜坤德第一时间安抚信访人的情绪,经过多次沟通,发现刘某常年一人在深圳打工,儿子在读大学,妻子则在老家。刘某一向身体健康,面对突如其来的“尿毒症”难以接受,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选择了隐瞒病情。此时的刘某,不仅承担着失业的压力,还要忍受孤独和病痛的折磨,脾气非常暴躁。
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工作位置偏远,刘某和另外3名同事一起雇佣了一位阿姨做饭,食用水、食用油都是大伙一起购买,并不存在问题。那刘某为什么投诉公司呢?
原来,刘某的“心病”在于自己刚检查出尿毒症,就被公司辞退了。姜坤德找到了刘某所在的保安公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刘某道歉,并解释确实是担心刘某的身体无法胜任工作,按照法律法规做出了相应的经济补偿后,刘某和公司和解。
然而,姜坤德的关心和帮助还没有结束。他先是帮助刘某在一家公益基金会申请到大病医疗救助,又帮其取得家人理解,还帮忙申请当地的低保,和当地的医院取得联系。经过数月的帮助,刘某回到了家乡。回家后,刘某在微信上向姜坤德表示感谢。
姜坤德就是这样,将日常的调解服务变为系统的、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在“小调解”中注入“大服务”。帮助群众疏导情绪、寻找各类社会资源的帮助,不仅让一宗宗纠纷得到彻底化解,还让纠纷的当事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帮助。
文/图:司新宣、大鹏新区政法办
通讯员:郭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