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工资到账了!社保也交上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四川某乳业公司的员工们难掩喜色。此前,这家企业因账户被法院冻结,52名员工的工资及社保费用无法按时支付,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停滞的关键时刻,简阳市人社局主动服务,以“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行动为指引,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从根源上为企业注入了重生力量。
“企业账户冻结涉及司法执行与金融机构操作,单靠人社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们必须主动搭桥,让各方形成合力。”接到企业求助后,简阳市人社局迅速启动“局长调解室”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工作专班,秉持“精准服务、集成服务、增值服务” 理念,调解室没有局限于“头痛医头”,而是将目标锁定在更关键的账户解冻上,只有恢复企业“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危机。“人社局班子成员主动参与案件调解,可以让双方当事人感受到人社部门对他们案件的重视,更能提升调解的公信力,更容易让当事人信服。”市人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场跨越人社、法院、银行的协同行动随即展开,工作专班成员多次往返法院与银行,面对面沟通协调。“账户冻结事关企业存亡和员工生计,必须特事特办,决不能拖!”在专班的积极推动下,法院、银行负责人与企业代表最终围坐一堂,现场厘清冻结症结,逐项敲定解冻流程。协调会结束当日下午,企业账户成功解冻,积压工资足额发放,次日,社保费用全部补缴到位。 “不仅拿到了工资,还能继续在熟悉的岗位工作,太感谢了!”员工们的感慨,道出了这场危机化解的温度。
“没想到调解效率这么高,不仅帮我们解决了薪资问题,还保住了企业的运转,这就是简阳营商环境的底气!”企业负责人王斌的感慨,道出了简阳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逻辑。
这场纠纷的圆满解决,是简阳市人社局“局长调解室”创新效能的生动体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简阳市人社局于去年创新成立“局长调解工作室”,将矛盾化解端口前移。该工作室由人社局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将每月10日、20日确定为“局长调解日”,工作室设在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处中心,聚合“局长+调解员”专业力量,更邀请法院、工会、司法等部门参与联调,形成“法、理、情”相结合的多元化解模式。一年多来,“局长调解室”受理劳动纠纷案件237起,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586万元,既减少了当事人诉累,又节省了司法资源,凭借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突出表现,2024年简阳市人社局获评成都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集体。
下一步,“局长调解室”的服务将进一步延伸。市人社局将以“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行动为抓手,梳理“重点企业清单”“风险隐患清单”,把调解室“搬出机关、搬到企业、搬到项目一线”,结合根治欠薪、就业用工、社保缴费、技能培训等职能,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政策解读和风险防范指导,以更主动的服务、更高效的协同,持续擦亮简阳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记者 | 胡禹
编辑 | 叶雨舟
责编 | 曹礼芹
审核 | 李艳敏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