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午五点左右,一名母亲带着6岁的女儿来到位于市中心的理发店做头发。理发店平时客流量很大,尤其是下班时间,来理发的人络绎不绝。这位母亲坐在椅子上,向理发师说明自己要烫头发,并且希望要个性一些的发型。理发师热情地应承下来,开始为她整理头发。
由于这名女孩只是这位母亲带过来的,并没有预约做头发,所以她就到一边自己玩耍。刚开始,小女孩自己玩得兴高采烈,她拿着自己的玩具在角落里玩耍,好像完全没有察觉到头发被烫的时间过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觉得无聊了。她走到一个周围没有人的角落,开始找寻一些新的东西来玩耍。
她的目光扫过店内,最终落在一个女子的身上。女子坐在理发台上,正在专注地看着手机。理发师正在给她梳理头发,准备开始剪发。小女孩看着理发师拿着剪刀在顾客的头上剪来剪去,突然感觉有趣极了。她眼睁睁地看着理发师帮女子一剪了一把金色的长发,心中涌起了一股冲动。于是,小女孩心生了一个想法,也想试试剪刀在自己的手中的感觉。
正巧,女孩看见理发师不知因为什么事情走开了。女孩赶忙上前,只见她拉开理发台的抽屉,从里面拿了把剪刀。她小心翼翼地走到正准备做头发的女子的身后,看到女子的一头长发,心痒痒的感觉让她无法控制。咔嚓一剪刀下去,女子的头发就被剪下一大撮。
被剪掉头发的女子是一名30岁左右的白领,因为经常出入公司,所以她平时很注重形象,一得空就来理发店做护理。当时她正在专心地玩手机,对于小女孩什么时候走到她的身后的,她完全没有感觉到。当她感觉到后面来了一个小东西时,她转过头去看一看什么情况。却发现了一个拿着剪刀的小女孩。她顿时感到一阵恐慌和愤怒,她马上叫喊理发师,巨大的声音引起了整个理发店的关注。
理发店老板刘先生听见了呼喊赶忙过来看看什么情况,刘先生一看震惊了。女子的头发被小女孩剪掉了。女子的齐腰长发,被小女孩从女子的脖子处开始剪,剪了大约3厘米宽的一块。这剪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啊。女子也知道了自己的头发被剪了那么多,顿时有些生气。
刘先生见女子有些生气,赶忙向女子赔不是。女子表示非常生气和难过,看着镜子里那块剪断的头发,她内心很痛苦。她发现剪掉的部分恰好是她最自豪的发型设计。这时小女孩的母亲也知道了这件事。她看着女子的头发心生愧疚,毕竟这是她的孩子干的坏事。
见女孩的母亲过来了,女子愤怒地要求对方赔偿她接发的费用。理发师建议:女子剪短,但女子并没有把头发剪短的想法,而且这头发她留了很长时间,必须要把头发接长。女孩的母亲声称孩子不懂事,让女子不要小题大做,不必为了一点头发计较。
但女顾客也不想与之争辩,直接就打电话报警,民警来到店内后,女子要求赔偿16000。小女孩的母亲对于女子提出如此高的数额感到困惑,表示赔不了,就一撮头发,要赔16000也太多了。
经过三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做出相应的让步。小女孩母亲最终同意赔偿11500元,理发店也承诺在两年内给女顾客提供8次免费的接发护理服务。尽管赔偿了一些,但女子仍然感到心痛和生气。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网络上,网友们纷纷对这位小女孩的举动表达了愤怒和不满。有人批评小女孩的父母监护不力,也有人为女子的头发被剪掉感到心痛。女子为了澄清事实,决定发文解释事实真相。
正白奶奶观点:女顾客的要求合理,应该得到赔偿。女顾客本来只是来理发并放松自己,却因小女孩的行为导致头发被剪掉了一大块,对于女顾客来说是很大的伤害和损失。虽然剪断一撮头发看似微小,但毕竟是女顾客一直留了很长时间才有的长发,她之前应该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来保养头发。所以要求赔偿16000元也不过分,而且赔偿金额中包含了接发护理的成本,是对女顾客的补偿和抚慰。
染阿姨观点:女顾客的要求过于夸张,不应该得到如此高额的赔偿。小女孩是无心的、孩子的任性行为,她母亲也出面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一定金额作为补偿。而实际上,女顾客只是剪掉了一些头发,对她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太大影响,不至于要求如此高额的赔偿。如果按照小女孩母亲提出的赔偿金额进行协商,应该是公平合理的处理方式,而不是过度索取。女顾客的过度要求可能是出于对外面世界的不满和愤怒,并不能让小女孩母亲赔偿这么高的金额来满足她的情绪需求。
到故事的这个时刻,我们作为律师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涉及此事的法律相关条款和意见:
1. 损害赔偿责任:根据本案的情况,小女孩的行为确实给女顾客带来了实际损失,因此小女孩的母亲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六十三条,因过错致他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同时,根据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对他人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2. 消费者权益保护:女顾客作为消费者,理发店在进行服务时,应当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七条,经营者提供服务的,应当根据约定提供符合约定内容的服务,不得低于法律、法规等制度规定的服务质量标准或者商定的自律标准。
3. 调解协议的效力:双方在警方的调解下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相关义务。在本案中,小女孩的母亲同意赔偿11500元,理发店承诺提供8次免费接发护理服务,双方应当按照该协议的约定履行,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
这个故事中,小女孩的一时冲动给女顾客带来了实际损失,但通过警方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赔偿协议。这个事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小事,也提醒了我们在公共场合应当谨慎行事,并且对于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从法律角度出发,必须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要合理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只有通过公正的调解和合理的赔偿,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