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渝中区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无缝衔接机制入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批28个最佳实践案例。
今年以来,渝中区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探索建立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无缝衔接”机制,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效衔接,拓展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多元化、数字化渠道,进一步提高纠纷解决效率,提升纠纷诉源治理水平,成功办理全市首例商标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案件,以深化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协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该机制采取“行政执法案件查办+民事纠纷调解”双线并行的处理方式,同时兼顾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及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双重保护,满足权利人打击侵权行为及获得侵权赔偿的双重诉求。
当前,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区法院共同签署《关于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共同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合作。通过建立联络员制度、法院提前指导、数据信息共享等方式,形成知识产权纠纷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和法院立案申请双向推送机制,法院在行政调解阶段就对调解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引和帮助,促使调解协议达成时即可同步开展司法确认工作,实现行政调解程序与司法确认程序的无缝衔接。
同时,渝中区市场监管局还联合区检察院推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共同设立渝中区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采取线索移送、信息共享、专家咨询、案件会商、联合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案件移送与协作监督、信息通报、案件咨询、联席会议等制度机制,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体系,实现行刑衔接全畅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此外,在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还设立商标品牌指导站,以建立品牌指导站拓展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触角。通过开通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绿色通道,推进线上司法确认,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实现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的数据链接和共享,为知识产权行刑衔接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渠道,也为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运营和维权成本,助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与保护。
接下来,渝中区将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便民利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扩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共同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渝中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