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驾照吗?你知道现在驾照都有哪些分类吗?常见的汽车类驾驶证分为A1-A3,B1-B2,C1-C6。例如,日常见到最多的小轿车,一般是C1和C2驾照。
最近,网络上开始有关于C7驾照考试内容的信息,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头乐”。所谓“老头乐”,通常指时速低于70公里/小时的四轮电动车。它们因价格低廉、无需上牌和驾照而深受中老年人欢迎。
这些消息宣称2025年底上海、广州、成都已经开始试点考试系统,2026年初将全面推广。
谣言称科目一考口试,科目四就是听课,科目二和科目三只考几个简单项目。
对此,相关城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已明确否认。
当然,从这则谣言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人出行的刚需,以及“老头乐”管理的法律盲区与安全隐患。
据网络上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头乐”的保有量超3000万。虽然这个数据不知道是否准确,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随处可见各种颜色的老头乐。
营销号编造出“试点城市”“口试科目”等细节,目的无非是博流量、促销量。虽然是谣言,但也有迹可循。
追根溯源,这场谣言的“原型”是2024年乘联会提出的一项行业倡议。当时乘联会建议为安全达标的微型电动车设立低门槛驾照,核心是服务正规厂家生产的、类似国外“轻自动车”的合规车型,这类车在安全性、智能化上有明确标准,与无安全保障的“老头乐”完全是两个概念。
小编认为,谣言之所以能迅速渗透,核心在于“老头乐”背后庞大的市场需求与长期模糊的法律定位形成的矛盾。
“老头乐”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无需复杂培训,非常适合老年人出门买菜、接送孙辈的出行需求,在不少城市和乡镇地区,成为了老年人的出门“刚需工具”。
但“老头乐”驾驶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性能差,底盘轻,没有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相关安全配置,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大部分的城市采取了严格禁行或者限制措施。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上路行驶必须办理注册登记,悬挂号牌,驾驶人员必须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然而,尽管“老头乐”看似“灵活方便”,但驾驶与销售这类车辆,很可能已触碰法律红线。
首先,从驾驶角度分析,无牌无证成常态,多重违法藏隐患。
当前市面上流通的“老头乐”中,超过95%未通过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无法进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这就意味着它们既不能像汽车一样登记上牌,也无法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属于典型的“非标车辆”。
简单来说,“老头乐”既不属于完全合法的机动车,也不属于非机动车。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五条规定,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并可以依照本法第九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会按照机动车的标准处理呢?我们知道,非机动车最高时速要求≤25km/h、整车质量≤55kg、电机功率≤400W等。而“老头乐”最高时速可达50-60km/h,整车质量超100kg,完全超出非机动车范畴,会被交警部门认定为“机动车”。
因此,因“老头乐”没有相应的车检和安全标志、保险标志,又不具备相应的驾驶证,可能面临多项处罚。当然,我们也知道“老头乐”是没有上述所说的这些标志和手续。
除此之外,“老头乐”驾驶员的交通违法行为高发率也不容忽视。由于多数驾驶员未接受过系统的交通安全培训,缺乏基本的交通规则意识,闯红灯、逆行、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随意变道、不按规定让行等行为已成“通病”。
更关键的是,这类车辆未投保交强险,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所有赔偿责任都需由驾驶员自行承担。
这对于老年人而言,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其次,生产销售“三无产品”牟利,涉嫌多项违法犯罪。
“老头乐”的违法链条,从生产环节就已开始。区别于正规的车企,“老头乐”的生产厂家大多是没有资质的小作坊,生产场地简陋,原材料质量堪忧。
2023年新华社曾报道过,一些小作坊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技术标准达不到相关的安全标准,比如焊点的牢固程度不够;有的企业还提供各种改装服务,如更换锂电池等,容易发生车辆自燃,威胁人身和道路交通安全。
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河北“白洋淀”牌“老头乐”是目前市场的畅销品牌之一,但据河北省任丘市科技工信和商务局工业综合科科长张世东介绍,当地最早生产“白洋淀”牌摩托车的企业早在2005年就已注销。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白洋淀”牌三轮车、四轮电动车并非任丘本地生产。
同时,销售过程中也存在违法情形。部分商家为诱导消费,故意隐瞒“老头乐”的非标属性,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若是商家借着C7驾照谣言炒作“现在买,以后合法上路”“无需驾照就能开”等虚假信息,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要求商家“退一赔三”。
最后,一旦发生事故,责任认定难。
一方面,“老头乐”的事故认定在各地的司法实践中并不相同,比如同样是“老头乐”与轿车剐蹭,若车辆被认定为机动车,驾驶员无证驾驶会加重责任;若被认定为非机动车,则需按非机动车通行规则划分责任,这无疑增加了交警部门的认定难度。
另一方面,事故发生后的理赔也很困难。对驾驶员而言,因为没有投保商业险、交强险等保险,一旦发生事故,所有的费用和损失都需要自身承担。若给对方造成损失,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然而,大部分的“老头乐”驾驶员收入不高,甚至存款也不多,一旦出现事故,可能无力赔偿。对受害者而言,也是无妄之灾。
关于“老头乐”的管理,曾有过“淘汰一批,升级一批,规范一批”的讨论。“规范一批”意味着要给其出路;“淘汰一批”就是严重违反相关规定的,要将其淘汰掉;“升级一批”就是去做小型新能源汽车。
在看本篇文章的你,怎么看待这个讨论呢?
面对“老头乐”,既不能“一刀切”的禁止行驶,也不能“放任不管”。不管是老年人驾驶员、家属还是其他人,我们都需要清楚自己的权利义务,理性对待。
对于老年人和家属,安全永远是出行的第一原则。我们的出行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考取机动车驾照,也可以骑电动车、自行车出行,还有很多公共交通工具可以选择。
如果驾驶电动自行车外出时,应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规,佩戴好安全头盔。
家属也应当积极引导,澄清“C7驾照”的谣言,避免其因误信谣言购买非标车辆。同时,根据老人的出行需求,为老人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对于其他人而言,我们在路上遇到“老头乐”时需要做好两点,一是做好防御性驾驶,注意观察其行驶轨迹,保持足够安全距离,避免与其并行或跟车过近。
如果不幸发生事故,一定要第一时间保护现场,报警处理。同时,用手机拍摄事故现场照片、视频,记录对方驾驶员信息及车辆特征,便于交警认定责任和后续维权。
道路交通安全无小事,遵守法律规则,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尊重他人。唯有选择合法安全的交通工具,才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负责。
你们小区有“老头乐”吗?
编辑:众众
审核:琪琪
法律审核:小元律师
本文内容综合官方媒体,仅代表个人观点
上一篇:莱尔科技(688683)披露控股子公司诉讼进展公告,11月24日股价上涨1.6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