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钱到底啥时候才能结!”“项目还没回款,我这儿也实在没办法!”李某与张某因一笔拖欠长达一年的劳务报酬争执不下。近日,磐石市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这起劳务合同纠纷,既修复了双方的关系,也让劳动者的辛苦付出,终于有了“薪”安。
辛苦务工获欠条 薪酬拖欠起纷争
2022年10月,张某经人介绍受雇于李某,为其承接的防水工程提供劳务,双方口头约定了薪酬标准,明确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一次性结清。5个月后,张某完成了所有劳务工作,工程顺利通过验收,质量合格。当张某向李某索要劳务费时,李某却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理由推脱。随后,李某为张某出具了一张5000元的欠条,承诺工程回款到账后立即支付。多次催要无果后,2024年2月,张某向磐石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支付拖欠的5000元劳务费。
法官巧调化僵局 法理情理兼顾到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审阅卷宗、核实证据,发现该案事实清晰,张某提供的欠条、工程验收记录等证据充分,简单判决可能会彻底激化双方矛盾,遂决定采取调解的方式,既保障张某的合法权益,也给李某合理的履行空间。
法官先联系到李某,严肃释明法律:“《民法典》规定,提供劳务一方完成劳务后,接受劳务一方应当支付相应报酬。欠条是真实有效的债权凭证,拖欠不付已构成违约,不仅影响个人信用,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李某的语气逐渐缓和:“法官,我不是故意拖欠,确实是后续有些款项没收回来,手头实在紧张,没办法立即支付,我也不想闹成这样。”
随后,法官又拨通了张某的电话,耐心安抚其情绪:“你的诉求于法有据,但考虑到李某确实有实际困难,若能同意分期支付,既能尽快拿到报酬,也避免了诉讼耗时耗力,你看是否可行?”张某沉默片刻后回应:“其实我也不想把关系闹僵,只要他能有明确的付款计划,我愿意再相信他一次。”
明确履约达共识 握手言和显温情
看到双方均有调解意愿,法官立即组织两人进行“面对面”沟通。调解室内,法官先引导双方回忆合作初期的顺畅氛围,缓解对立情绪,再结合案件事实,围绕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等核心问题耐心协调。
最终,在法官的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李某于明确期限前支付全部劳务费。签字完毕后,李某主动向张某致歉:“之前是我考虑不周,让你受委屈了,后续我一定按时还钱。”张某也笑着摆手:“多亏法官从中调和,事儿说开了就好,以后有活说不定还能合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未来,磐石法院将继续践行“如我在诉”工作理念,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持续加强对涉民生案件的审理和调解工作,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让劳动者不再忧“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