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华夏能源网、通威集团、钉钉、华夏能源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能源科技大会暨AI数智化峰会》在成都成功举办。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原副司长、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史立山出席并发表开幕致辞。
史立山表示,AI数智化技术将是助推能源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与新能源产业的聚合创新,将推动能源系统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跃迁。与此同时,能源数智化转型也面临着协同效率低下、核心技术国产自主性不足、人才结构失衡等多重挑战。
史立山表示,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政策、资本、产业形成合力,也需要能源行业、科技行业协同创新。同时,他提出以制度创新适配技术变革、以技术融合破解转型瓶颈、以生态共建培育发展动能三点意见。
以下为史立山致辞主要内容,华夏能源网整理编辑后发布: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我国能源转型进入攻坚突破的关键期。政策方面,《能源法》等顶层法律的出台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中央3060双碳目标、2035年36亿千瓦风光装机目标,为产业未来指明方向;产业方面,中国新能源装机持续领跑全球,截至9月底,全国风电光伏装机总量已超过17亿千瓦,占到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6%。
当新能源从“补充能源”迈向“主力能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逐步构建起来。在这个过程中,AI数智化技术将是赋能产业、助推变革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与新能源产业的聚合创新,将推动能源系统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跃迁,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损耗,孕育出具有强大动能的新质生产力。
能源数智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是“数据孤岛”导致的协同效率低下,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制约了系统价值释放;二是核心技术国产自主性不足,高端传感器、关键算法等领域仍需突破;三是人才结构失衡,既懂能源又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存在供给缺口。
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政策、资本、产业形成合力,也需要能源行业、科技行业协同创新。基于此,我提出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以制度创新适配技术变革。新能源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其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征与传统能源体制存在天然差异。我们需加快构建适应数智化发展的市场机制,在数据分类分级、跨主体协同调度等方面完善标准体系,让生产关系更好适配生产力发展需求。
第二,以技术融合破解转型瓶颈。一方面,要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研发,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数智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落地,实现能源资产的数字化管理与价值重构。同时,要重视多能协同,让光伏、储能等通过智能系统形成互补生态。
第三,以生态共建培育发展动能。能源数智化不是某个龙头企业的“独角戏”,而是全产业链的“大合唱”。要打造“开放协同、数据共享”的产业共同体,通过“产、学、研、用”联动培养复合人才,让技术创新有土壤、企业转型有支撑。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数智化是产业升级的引擎。能源数智化的浪潮已势不可挡,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的各个环节将被深刻改变。期待通过本次峰会的思想碰撞,大家能进一步开拓思维、凝聚共识,用好数智技术这把“金钥匙”,向新向绿,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