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规拟设五秒红线,零百加速就是失控元凶?
创始人
2025-11-21 12:46:58
0

汽车行业,迎来最强监管时代。

近日,公安部发布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最新修订意见稿,新增多条乘用车安全条例,如车辆动能回收减速度应≤0.8m/s²、车辆不得张贴遮阳膜等。其中,车辆启动后的默认模式下,百公里加速不得小于5秒,引发广泛讨论。

意见稿编制说明指出,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加速失控事故多发,原因多是驾驶人使用高加速模式时,驾驶准备和操控能力不足所导致。而5秒条件的设定背景,则是目前驾校教练车、及大多数燃油乘用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普遍大于5s。

快车易发事故、新手技巧欠缺,这是普通消费者、汽车制造商与政策制定者共同拥有的基础认知,但与之相关的法规甚少。

澳大利亚等国家明确立法,通过驾照分级限制新手司机驾驶大马力汽车。德国等国家则选择直接提升驾考难度,设立长达40分钟以上、涉及高速、超车、急刹车等复杂场景的实车科目。

目前,中国驾考的实车驾驶科目多为5-10km/h的转弯、停车场景操作,以及限速50km/h以下的公开道路的直线、转弯、掉头行驶。从未着手50km/h以上速度驾驶的新手司机,遇见百公里加速5秒内的车型,事故风险的确大大提升。

但再纯熟的驾驶员也会面临意外。在F1等汽车专业赛事中,赛车手固然重要,但车辆素质的提升才是制胜关键。防患车辆失控,单纯对百公里加速作限制,并非最好手段。

车辆易失控,零百加速是元凶?

想要解决车辆起步失控导致的事故问题,单纯限制默认驾驶模式,也许并非最好的答案。

车辆失控多指甩尾现象,即车辆后轮失去抓地力开始打滑,常见于大马力后驱车。“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是,就是用更好、更宽的轮胎,加大摩擦力”,从事多年轮胎开发的工程师告诉36氪。

目前国标对轮胎的要求集中在耐用性上,考核标准多是极速,如均匀加速到160km/h,车辆不能爆胎,“大马力高性能车的轮胎使用,现在还是企业凭良心的阶段”。

另外,百公里加速时间进入5秒内的车型,如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小米SU7 Max、小鹏P7高性能版均是四驱车型。由于四轮都参与动力分配,四驱车型的失控概率本就更小。

但36氪发现,特斯拉Model 3/Y Performance在「赛道模式」中提供了动力自由分配、稳定性控制等选择,用户可以选择460匹马力全由后轮输出、同时关闭ESP电子车身稳定系统。出于安全考虑,特斯拉在启动界面已标注该模式供经验丰富驾驶员使用,并提醒请勿在公开道路使用。

小米SU7 Max拥有相同的功能,且其整车马力更大,达到673匹。但小米的自定义调节模式,未标注专属的「赛道」等字眼,也未提醒用户公开道路不得使用。

特斯拉官方产品说明

一位从事ESP(电子车身稳定系统)开发的资深研发人士向36氪表示,ESP可以调节汽车瞬时的动力输出、制动力分配和转向,是车辆行驶安全的保护罩,“车一般都会有舒适模式、运动模式,我们会根据预设模式去调校ESP,确保车辆最大范围内不失控”。

ESP与车辆的操控可玩性相悖,因为部分车型为了强调运动属性,在赛道模式下会减少ESP的参与。一旦ESP不参与,控制车辆不打滑的任务便全权交给驾驶员。

而目前,考取驾照的驾校课程并不包括这一项目,部分赛车场的赛照课程、及部分车企的高性能驾驶课程才包括此类项目。

而36氪发现,小米SU7 Max在驾驶模式自定义界面的说明中注解,车辆在运动及运动+模式下,ESP的作用便是「中性」。

如今,电动汽车进入平价大马力时代,20-30万元,便可拥有过去50万元高性能燃油车的马力水平。2025年前三季度,这一价位区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00万辆级,但普通消费者却并未有强制性课程学习大马力车辆的驾驶技巧。

ESP(电子车身稳定系统)应该成为普通消费者的驾驶保障,但车企却开始给消费者提供脱离ESP的自定义驾驶偏好。

一位来自德国的资深研发人士告诉36氪,大马力发动机是德国工业的灵魂,在当地,无论法规还是舆论,都不会限制用户使用大马力车辆。

“我们只会要求整车素质能够匹配大马力,并在ESP调校上多费心思。为了匹配速度更快的新车,轮胎、制动等领域的供应商也将被迫进行技术升级,所以德国车才能成为性能的象征”。

在产品设计与质量阶段增加车辆行驶安全性,也许比单纯限制用户使用更有价值。

「单踏板」模式再收紧,拖拽感将消失

在百公里加速之外,单踏板模式也再次收到关注。

今年7月,工信部在《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中规定,默认工作状态下,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停车。即新能源汽车的动能回收不得令车辆停稳,电车也将拥有“怠速”。

本次公安部发布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修订意见稿,对动能回收监管进行了加码。

修订意见稿中,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等,在驱动挡下松开加速踏板后,在附着系数≥0.7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行驶时,整车制动减速度应≤0.8m/s²。

目前,大众帕萨特的滑行减速度约为 0.3m/s²,别克GL8约为0.4m/s²,而特斯拉等电动汽车的滑行减速度普遍在1.5m/s²以上。另外,已有法规表明,当减速度大于1.3m/s²,车辆便必须点亮制动灯。

多位研发人士向36氪表示,新修订意见稿中的0.8m/s²条件,可以理解为,动能回收将不再带来「拖拽感」。

在新能源汽车的一系列新体验中,动能回收自诞生以来便引发不少争议。其技术原理是利用车辆减速度的惯性,反过来逆转电机,形成电能并储存。所以很多消费者发现,经历频繁减速的堵车路段后,总续航里程有可能会出现增加的情况。

有研发人士告诉36氪,目前行业的普遍水准是,每100公里能回收增加5-10公里,强动能回收的甚至可以达到15公里以上。

“原则上,减速度越快,单位时间内转化的电能越多。但减速度太快,刹车就会介入。每款车的情况不同,但最高效率的动能回收,大概在1.5m/s²水平”。

因此,动能回收对续航里程的增益,与惯性带来的「拖拽感」是两面一体的属性。新法规一旦落地,便意味着动能回收的效果减弱,消费者终于得以摆脱拖拽感,但整车续航效果也将出现折扣。

“续航里程是电车项目的大核心,如果动能回收不能做,电池、充电等方面就会更卷”,有研发人士向36氪表示。

在百公里加速和动能回收的监管之外,《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修订意见稿还对影响车辆安全的诸多细节进行要求。

如汽车门窗不得粘贴遮阳膜。此前,汽车门窗类国标对遮阳膜设置了透光率要求,前挡风玻璃及后视镜视野区域要求透光率大于70%,其他门窗大于50%。

从事汽车后市场的人士告诉36氪,遮阳膜的生产要求也多集中于透光、反射率以及耐用性,“所以现在的遮阳膜质地结实,粘黏度也很好,不易脱落,甚至还有一些加强的、带金属丝的款”。

在车辆遇见紧急情况,需要破窗救援时,这些“加强”版本的遮阳膜会加大破窗难度。“正常玻璃,砸两三下就开了。如果遮阳膜不对劲,可能要敲七八下,或者是敲出一个小洞,但无法整片敲碎”。

从这些条款可以看到,本次《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修订的风向,是减少事故发生、减小救援难度。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多起碰撞事故、电池爆燃事故、以及因质量导致的车辆召回,网络上甚至掀起“电车六秒逃生”等挑战。不仅车辆安全关注度增加,紧急救援难度与逃生指南也成为消费者关心的话题。

随着各项国标法规的调整修订,汽车行业安全监管正迎来史上最严苛时代。

汽车安全需要企业进行反复测试、不断验证,会给企业带来时间周期和金钱成本的多重考验,甚至直接拉长新车发布周期、减少企业利润。

面对日益严格的法规与公众期待,安全将成为汽车行业竞争的前提。真诚的担当和扎实的投入,才能使汽车行业迎来健康且稳健的增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东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陈...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名单。其中,广东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校...
湖南祁阳:精准监督打通惠企政策...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1日讯(通讯员 汪洋 陈田正 曾志伟)“国家出台了不少好政策,但申请流程复杂、兑...
科创信息主力净流出5804.9... 雷达财经雷助吧出品 文|肖文竹 编|深海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11月20日,科创信息成交额2....
一场由油罐车事件引发的纠纷:前... “因为一万块钱,我差点流落街头。”2025年11月20日,前湖北首富兰世立在北京召开《兰世立vs金龙...
AI出现后“人人皆可成为画家”...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文为《方圆》杂志原创稿件 近年来 生成式AI技术呈爆发式增长 其正以高效率、低门...
原创 中... 据环球网报道,在11月7日的日本国会答辩中,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言论引发了轩然大波。她宣称,如果“台湾...
原创 日... 近日,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的言论引发了不小的风波,她试图将“台湾问题”与日本的安全利益直接挂钩,这一...
中国最高法:家庭暴力不是家庭纠...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21日发布8个中国反家暴典型案例,其中明确,...
和龙:医保政策“零距离”,服务... 近日,延边州和龙市崇善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牵头,联合各村村干部组建专项宣传队伍,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医保政...
新法规拟设五秒红线,零百加速就... 汽车行业,迎来最强监管时代。 近日,公安部发布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最新修订意见稿,新增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