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桦甸市人民法院调解室内,一杯温茶缓和了剑拔弩张的气氛,一场拖延三年的民间借贷纠纷在司法温情中圆满化解。
据悉,张大姐三年前借出五万元给老周,约定三个月归还,该款项本是为儿子准备的学费。然而老周经营小吃部倒闭后负债累累,仅靠代驾兼职维持生计,还款事宜一拖再拖。焦急的张大姐手持借条诉至法院,双方见面时情绪激动,僵持不下。
承办法官并未急于援引法律条文,而是先为双方倒上温茶平复情绪,随后出示老周的失业证明,兼顾双方诉求提出调解方案:老周每月从收入中拿出2000元偿还借款,剩余款项留作生活费,协议同步进行司法确认。这一方案既保障了张大姐孩子的学费需求,也考虑到老周的实际还款能力,最终获得双方认可。
一周后,张大姐顺利收到第一笔还款,特意发短信向法官致谢。这场纠纷的化解,不仅兑现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更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温度,让群众感受到法院不仅是“断是非”的场所,更是“解民忧”的港湾。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美佳
责编 张添奥
二审 丁美佳
终审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