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纸买房”到“实景交付”,一场关乎购房模式的转变正在全国多地稳步推进。2025年以来,现房销售制度的落地明显提速,多个城市陆续出台政策,推动商品房销售从期房主导向现房与期房并存平稳过渡。
近期,湖南平江县出台《全面推行现房销售和“好房子”规划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要求新出让土地上新建的商品房项目在竣工验收后方可销售,成为湖南省内首个全面推行现房销售的县城。
此前,甘肃张掖于10月发布《关于推进商品房销售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将在省级层面明确现售制度执行之日起,对新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实行现房销售,并将该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
更早的5月,河南信阳已要求中心城区新出让土地的商品房项目一律实行现房销售,成为2025年全国首个全面落实现房销售的城市。湖北荆门、湖南邵阳等地也相继跟进,显示出现房销售改革正由试点向更多地区扩展。
在推进过程中,各地政策呈现出差异化和阶段性特点。信阳采取“新老有别”的渐进策略,对不同阶段的项目分类处理;咸宁则在提高预售门槛的同时,对现房销售项目给予信用加分和资金使用灵活度;云南景洪则采取鼓励性策略,引导有条件企业逐步推行。
政策层面亦有高层声音呼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近日出版的《〈“十五五”规划〉辅导读本》中撰文指出,在商品房销售上,推进现房销售制,实现所见即所得,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继续实行预售的,规范预售资金监管,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监测,2022年末以来,全国已有超过30个省(市)出台现房销售相关支持政策。目前,合肥、郑州等地已开展现房销售试点,海南与雄安则已全面推行。
从市场数据看,现房销售占比持续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现房销售占商品住宅销售的比例已从2020年的12.7%提升至2024年的30.8%。
中指研究院分析认为,“十五五”时期现房销售预计将逐步推进。库存较高的城市或区域可能率先推行,而库存较低地区则需谨慎把握推进节奏,避免影响供需平衡,同时应加快完善配套融资制度。
对购房者而言,现房销售带来的是权益保障的实质性提升,实现从“看图买房”到“所见即所得”的转变,有效降低交付不符、延期交房甚至烂尾的风险。
对房企而言,现房销售考验其综合产品力与资金实力。由于回款周期从期房模式的约6个月延长至现房模式的2–3年,企业需调整融资结构,转向更长周期、更低成本的资金,以维持稳定运营与合理回报。现房销售模式对房地产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行业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高产品力、强品牌力的企业未来发展机遇更大。
封面新闻记者 黄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