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一灵
11月12日,202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在上海开幕。这是上交所连续第七年举办国际投资者大会,与会嘉宾围绕中国投资并购新机遇、科技创新驱动以及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等议题展开交流。
今年以来,A股市场保持回稳向好态势,主要指数平稳上行,投资者信心明显回暖,国际资本持续流入中国市场。证监会副主席李明表示:“展望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我们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国际投资者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中国资本市场吸引力显著增强
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走出上扬曲线,吸引力显著增强,投资机会不断涌现,这背后正是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同比增长5.2%。
中国经济活力稳步提升,也为各类国际投资者创造“敢于投”的良好预期。会上,摩根资产管理、宏利资产管理、淡马锡、殷拓集团等多位全球资管机构和主权财富基金的高管表示,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配置价值愈发看好。
淡马锡中国区主席吴亦兵表示:“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始终关注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进程。中国正在以更加平衡、可持续的方式来追求增长,以创新驱动未来。在短期的波动中,政策的确定性和产业的升级方向都在为中长期投资提供坚实的基础。
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尤其是今年以来,愈加感受到中国经济迸发的活力。”
看多中国资产成为普遍共识
通过一系列系统性、制度性改革,近年来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的韧性与活力显著增强。同时,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已成为全球投资者的普遍共识。其中,以科创板为代表的A股科技公司,成为国际投资者分享中国科技创新红利的黄金赛道。
“中国的AI、科技非常成功,DeepSeek等卓有成效的科技企业转变了国际投资者的眼光。”一位参会嘉宾直言。
面对具有高波动性、高成长性、长周期性特征的科技资产,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股票投资部副主任薛捷认为,需要坚持投资的长期性、稳定性、规模性。具体来看,一是需要坚持投资的长期性,陪伴科技企业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二是坚持投资的稳定性,这是应对科技资产不确定性的“压舱石”。三是保持投资的规模性,系统性支持国家战略,对科技资产进行全链条布局,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流入国家重点科技领域。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价值资本,构建富有韧性的、前瞻性的在华投资。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持续关注符合投资趋势的机会,我们期待与各方一起,让资本成为创新的推进器,让创新成为创造价值的源泉。”吴亦兵说。
更多开放举措值得期待
开放包容是高质量资本市场的重要特征。随着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制度型双向开放也有望进一步扩大和完善。
李明透露,将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稳慎拓展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丰富跨境投资产品,推动更多期货期权品种纳入对外开放范围,提高外资机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度。同时,加强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深化跨境监管执法合作,切实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吴伟表示,上海将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集聚全球投资者,深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积极吸引更多境内外机构来沪展业。上海将更好统筹开放和安全,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交流协作,切实增强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表示,上交所将聚焦培育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投融资协调发展;聚焦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强化分红回购,以稳健业绩和持续回报增强投资价值;聚焦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跨境投融资渠道,丰富国际化产品体系,提升全球竞争力与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