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以2800万个充电设施、4万个高速超快充枪的量化目标,为行业划定了清晰的增长航道。在这场千亿级基础设施扩容浪潮中,中国充电桩龙头挚达科技(02650.HK)凭借私人充电领域绝对优势、公共充电技术储备及“B+C端协同”全链条服务能力,更依托其国内产能支撑与自有品牌突破,正成为政策红利的核心受益者。
政策最核心的增量来自私人充电设施的规模化建设。方案明确要求新建居住区固定车位全装充电设施或预留条件,既有小区结合老旧改造补充装桩,这直接激活了千亿级家充市场。
作为全球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量冠军,挚达科技已累计全球出货130万台充电桩,其中中国市场累计出货120万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其中国市场份额达13.6%,全球份额9.0%,在行业增量中具备天然卡位优势。
按政策目标,2027年全国充电设施将达2800万个,参考当前私人桩占比超70%的结构,预计私人桩增量将超1500万个。以挚达13.6%的市占率测算,未来三年对应的获得超200万台的增量需求。
目前,挚达科技已通过“产能+渠道”前瞻布局构建充足的承接能力。在产能端,公司在国内建立宣城、安庆两大工厂,凭借本地化生产实现高效响应,可快速满足国内B端车企配套与C端零售需求,为私人桩放量提供坚实供应保障;叠加2024年投产的泰国工厂及规划中的中东、欧洲工厂,未来合并年产能将达130万台,可同时覆盖国内外私人桩增量。
在C端渠道与品牌端,公司通过“电商+分销商”实现了双线突破。线上是天猫、抖音等电商平台充电桩销售前三品牌,线下依托全国137个城市的分销商扩大零售覆盖,有效降低对B端车企的依赖。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其零售渠道收入从5365万元增至7522.5万元,占营收比重从7.7%提升至12.7%;分销商收入从4515.4万元增至5163.4万元,占比从6.5%提升至8.7%,C端收入占比合计突破20%,增长态势明确。
自有品牌“挚达”的产品力更成为破局关键。2025年前三季度,旗舰产品“守望者”11kW 三相充电桩全球出货量突破28万台,其中35%销往海外市场,既印证国内C端用户认知度提升,也为海外私人桩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此外,高速城际充电网络建设也为挚达科技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方案要求三年建成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而挚达科技早已布局大功率充电技术,其直流桩系列功率覆盖120-240kW,冬奥村示范站搭载的充电设备技术已成熟。公司在318国道自驾游大本营打造的充电场站于2024年底投入运营,配备12台直流充电桩及16台交流充电桩,搭载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积累了公共充电网络建设经验,为参与高速服务区项目奠定基础。
配电网升级政策则让挚达科技的技术优势充分释放。方案提出将充电接入需求纳入配电网规划,推广智能有序充电,而挚达科技的“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解决方案恰好切中痛点——可将家庭能源自给率提升至70%,自动调节充电功率规避电网高峰。其EMS能源管理系统作为数字能源服务核心入口,已展现技术可行性,未来有望复制充电机器人的增长路径,在电网改造中占据重要地位。
最后,资本市场的助力更强化了公司多年持续聚焦行业所构建起的综合竞争壁垒。据悉,挚达科技已于2025年10月10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66.92港元/股,募资净额约3.266亿港元,资金将重点投向产能升级与研发创新,进一步扩大在智能桩、充电机器人等高毛利产品的优势。而别具未来潜力的充电机器人已在香港机场、上海中心等场景落地,其中2025年一季度交付10台,2026年家庭款产品有望量产。
政策红利与自身实力的共振,挚达科技已显现业绩弹性。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达2.1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56亿元同比增长39.43%,亏损收窄至1708万元,较上年同期近乎减半,盈利改善趋势明确。
随着三年倍增方案落地,私人桩放量、公共桩突破、能源服务增收的三重逻辑将持续兑现。在充电设施从“硬件普及”向“智能服务”升级的浪潮中,挚达科技正以“产品+服务+数字化”的全链能力,将重磅政策机遇转化为未来实实在在的且能够持续释放的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