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市公安局经侦总队通报了近期重庆警方破获的3起涉企犯罪案件。3起案件都折射出涉事企业管理松懈导致内控“失灵”,给了不法人员以可乘之机,警方提醒广大企业经营者注意防范。
通过伪造出资证明等手段转移3000余万元投资款
近日,我市某投资公司向重庆警方发来感谢函,对公安机关迅速破获王某涉嫌合同诈骗案,成功追回全部涉案资金3000余万元表示感谢。
2024年11月,重庆警方接到某投资公司报案,称与合作方王某共同进行投资项目,涉及3000余万元的投资款被骗。
经调查,王某以共同投资经营为名,通过伪造出资证明、虚构投资项目等手段,将投资公司投入的资金转移至自己实际控制的公司及个人账户,其行为涉嫌合同诈骗犯罪。
查清主要犯罪事实后,民警分赴北京、深圳等多地开展抓捕行动。最终,在某口岸将正准备次日偷渡出境的王某抓获。经审讯,犯罪嫌疑人王某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其涉案资金用于购买房产和个人挥霍。1个月后,王某将涉案的3000余万元资金全部退回。目前,王某已被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警方提醒企业经营者,签署合同前要全面评估合同内容以及合作方的履约能力。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定期对资金和货物的流向进行跟踪核查。
企业员工受贿830余万元
企业内部腐败如同“蛀虫”,不仅损害企业权益,还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发展。当天,警方通报了一起作案长达5年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
2024年7月,重庆警方接到某企业报案,发现该企业某供应商供应的原材料数据有多次改动记录,造成原材料以次充好,给企业带来损失。
办案民警发现,该公司赵某、马某与主要供应商张某有私下接触,赵、马二人皆曾授意员工更改数据。侦查发现,张某以每吨原材料返还50元为诱饵,诱使马某对供货材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为赵某免费提供价值200余万元的豪华装修服务,并前后两次行贿现金60万元,致企业高价购入次等原材料。
同时,证据显示,经销商金某向赵某行贿,让赵某为其开“绿灯”,包括申请不符合规定的优惠价格、花较大成本定制个性化产品等。
重庆警方历经数月,最终查清这起受贿案,共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今年1月,该案已依法移送审查起诉,相关员工受贿总计高达830余万元。
警方提醒,企业要加强内部监管,谨防“内贼”“偷家”,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法定代表人职务侵占公司1500余万元
重庆警方还通报了一起重大职务侵占案。
犯罪嫌疑人尚某近五年内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资金1500余万元。该案自接报警至移送起诉仅用时58天。警方高效办案为企业及时挽回经济损失,保障300余名员工就业稳定,获得企业的高度肯定。
2024年11月,重庆警方接到某餐饮公司报警,称其法定代表人尚某涉嫌利用职务便利侵占、挪用公司资金,导致企业多项业务无法正常运转,濒临破产。
经查,尚某自2019年1月起,通过重复记账、伪造汇款凭证等手段持续侵占公司资产,用于偿还私人债务和奢侈消费。专案组民警迅速锁定证据,于今年1月15日将尚某抓获归案,依法查封其名下多处涉案资产。
今年2月18日,尚某被依法逮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10个月。
警方提醒,不管公司规模大小,都要做好内部管理。对财务审批、监督等关键环节,要设置多人审核。对法定代表人、高层管理、财务等关键岗位,要有制度约束。同时,要对员工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守法意识。一旦发现相关线索,应立即向警方举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