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10月13日讯(记者 马永亮)近年来,我省通过创设保险险种、创新保单增效、完善运行机制,持续推进政策性农险“提标、扩面、增品”,织牢农业风险保障网。截至目前,我省共设立收入保险、完全成本等农险产品600余个,覆盖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50余种农产品。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将财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对接,可以创新政府救灾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我省聚焦稳粮保供、特优农业、农民增收,推动粮食作物、大宗畜禽保险等提标,设立政策性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产量保险、气象指数保险、收入保险试点,有效稳定种粮农民收入。设立政策性苹果、梨等6种省级政策性成本保险和全国唯一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收入保险,通过财政奖补鼓励市县设立肉牛、黄芪等保险,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险保障,推动地方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24年,全省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4.15亿元,同比增长27.02%;提供风险保障1226.08亿元,同比增长23.74%。赔付支出26.16亿元,同比增长26.72%,受益农户187.20万户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