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懂法!法律没说开车不能吸烟!”男子开车吸烟被罚200元,回家自学法律后选择上诉
创始人
2025-10-13 13:47:12
0

“开车吸烟有什么错?法律条文哪里写了不能吸烟?!”

山东济南,一男子因开车时吸烟被交警罚款200元,他当场就不服了!回家后连夜翻遍法律条文,自信满满地找到“证据”,决定要和交警部门较真到底!

理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禁止开车吸烟,这个处罚没有法律依据!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1

01案例回顾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

案发当天上午,在济南某主干道上,交警正在例行检查。当刘先生开着他的白色轿车经过时,被交警拦下了。

“师傅,请靠边停车配合检查。”

刘先生一脸疑惑地停下车,心想:“我没违章啊,红绿灯都遵守了,速度也正常。”

交警走到车窗前说道:“先生,您刚才在驾驶过程中吸烟了,根据相关规定,需要对您进行罚款200元的处罚。”

“什么?!开车吸烟还要罚款?!”刘先生瞬间瞪大眼睛,顿时感觉脑子有点转不过来:“我开了十几年车,什么时候法律说开车不能吸烟了?

交警耐心解释:“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驾驶时有妨害安全驾驶的行为,可以进行处罚。”

刘先生当即不服:“你说的太笼统了!法律条文哪条哪款明确写了'开车不能吸烟'?我要看具体条文!”

面对刘先生的质疑,交警依法开出了罚单。刘先生气呼呼地接过罚单,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我就不信了,回家我要好好研究研究法律条文!

回到家后,刘先生立马打开电脑,开始了他的“法律研究之旅”。他下载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一条一条仔细研读。

整整熬了一个通宵,刘先生越看越兴奋:“果然!我就说嘛,法律条文里根本没有明确说'开车不能吸烟'!

他找到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条文中列举了驾驶时不得有的行为,包括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但确实没有明确提到“吸烟”二字。

“哈哈!我就知道我没错!”刘先生得意地拍了拍桌子,立马决定要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天一早,刘先生就跑到了交警部门,拿着他连夜整理的“法律依据”,信心满满地说:“我要申请行政复议!你们的处罚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支撑!

这件事一出,网友炸了:

“这哥们儿也太较真了吧,为了200块钱熬夜研究法律?”

“说实话,开车吸烟确实影响安全,法条不可能把每种行为都写得巨细无遗。”

支持较真!老百姓就应该知法懂法,不能糊里糊涂被罚款!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如何看待此案呢?

2

02案例分析

本案核心争议:开车吸烟是否构成违法行为?处罚是否有法律依据?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刘先生认为,条文中明确列举了“拨打电话、观看电视”等行为,但没有提到“吸烟”,因此处罚没有依据。

但是,关键在于条文最后的“等”字!

这个“等”字说明这个条款采用的是“列举+概括”的立法方式,前面列举了典型行为,后面用“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进行概括,涵盖了所有可能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精神,凡是可能影响驾驶安全的行为,都在禁止范围内

那么开车吸烟是否妨碍安全驾驶呢?

从实际角度分析:

1.吸烟需要腾出一只手,影响对方向盘的完全控制 2.点烟时注意力分散,眼睛需要短暂离开路面 3.烟雾可能遮挡视线,影响对路况的观察 4.烟灰掉落可能引起惊慌,导致操作失误

开车吸烟确实属于“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交警部门的处罚是有法律依据的。

最终,交警部门经过复议后,维持了原处罚决定,并向刘先生详细解释了法律条文的理解和适用。刘先生在了解了详细的法律解释后,最终接受了处罚,并表示以后开车时不再吸烟。

3

03深刻教训

200块钱的罚单,一夜的法律研究,谁对谁错?

刘先生的较真精神值得肯定,公民知法懂法、监督执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但是,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还要把握立法精神和实际应用。

法律条文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等”字的妙用就在于给执法留下了合理的自由裁量空间。如果每一种可能的违法行为都要明确列举,法律条文将会变得冗长无比且永远无法跟上现实的发展。

有网友热议:“支持较真,但也要较得有道理。开车吸烟确实影响安全,这个处罚我服!

也有网友表示:“学法是好事,但不能钻牛角尖。安全驾驶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1.公民应该积极学法用法,对不合理的执法敢于质疑 2.理解法律要把握精神实质,不能拘泥于字面意思 3.道路安全无小事,任何可能影响驾驶的行为都应避免 4.执法部门应加强普法宣传,让公民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

开车吸烟一时爽,安全隐患跟着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还是把烟掐了再开车吧!

对于此案您怎么看?欢迎您留言谈谈。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真实案件改编,当事人姓名及相关信息均已进行匿名化或虚构化处理,旨在保护个人隐私。文章仅以案例形式为大众提供法律知识普及,不构成任何法律建议或指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政策收紧 日本富士山登山受困人...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日本警方日前说,富士山登山政策收紧以来,登山季登山被困人数大幅减少。 富士...
南新制药换手率13.58%,此... 雷达财经雷助吧出品 文|简白 编|深海 10月10日,南新制药股价报收于8.01元/股,交易总金额2...
苹果又陷版权泥潭:被美国学者起...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近日,科技巨头苹果再次陷入版权纠纷的漩涡,被两名神经科学家以集体诉讼的形式指控...
重大合同未查验、常规声明遗漏,... 近日,知名律所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被宁夏证监局出具了警示函。 警示函显示,此次中伦律师事务所被出具...
288万辆车被查!特斯拉在全球... 每经记者|刘曦 每经编辑|裴健如 据新华网10月10日消息,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
莱西市水集街道多元思维创新矛盾... 鲁网10月13日讯(记者 葛万彩)2025年以来,莱西市水集街道党工委把社会稳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高墙内的检察官接待日:捕捉“弦... 近日,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们走进看守所,让一场“零距离”的检察官接待日成为照进高墙内的一束...
【微特稿】政策收紧 日本富士山... 【新华社微特稿】日本警方日前说,富士山登山政策收紧以来,登山季登山被困人数大幅减少。 富士山地处山梨...
《贵州法治报·理论》丨着力提升...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宏大背景下,轻微犯罪的治理问题正日益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焦点。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