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网格员和调解员帮忙,不然咱两家的矛盾真不知要僵到啥时候!”近日,在鲁山县琴台街道,居民王先生与李先生握手言和,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字。一场因装修噪音引发的邻里纠纷,通过“网格发现、专业介入、合力化解”的机制画上圆满句号,成为当地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践行“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原来,此前,王先生因不堪楼下装修噪音,首先向社区网格员求助。网格员迅速上门核实,判断矛盾有升级风险后,并未简单“和稀泥”,而是立即启动“吹哨”机制,呼叫琴台司法所专业调解员介入,形成“网格员打前站、调解员强专业”的协同处置格局。
不同于传统调解模式,琴台街道在矛盾处置中格外注重“专业力”与“人情味”的结合。接手纠纷后,人民调解员并未急于让双方对质,而是采用“背对背”沟通的方式,深入网格现场倾听双方诉求,一方面对受损方表达关切,帮助其稳定情绪;另一方面向装修方详细阐释关于“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定,使其了解权利行使的边界及应承担的义务。这种“法理为基、情理为辅”的调解方式,慢慢打消了双方的火气,为和解铺了路。
最终,在网格员持续跟进与调解员专业引导下,双方就施工时间、减震措施等达成一致,并共同建立三方沟通群,确保后续问题及时响应。
下一步,琴台街道将持续整合网格员、社区法律顾问、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推动资源向基层“神经末梢”下沉,做实“网格发现、调解介入、依法化解、长效维护”的闭环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群众生活更加安心舒心。(赵栩甜 景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