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25日讯(通讯员 郑雨佳 杨叶芳 记者 龚柏威)金秋时节,衡东县石湾镇茶石村稻浪起伏,丰收在望。然而,数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盖着草皮、没了“农味”的“非粮”农田。
今年2月24日,衡东县人民检察院收到“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移送的线索——石湾镇茶石村 X006 县道两侧,大片永久基本农田种了草皮。4月,衡东县政协也送来提案,反映该地农田“非粮化”问题突出。
检察官迅速展开调查。早在2018年,茶石村村委会就和一家草皮种植专业合作社签了土地流转合同,把300余亩农田用来种草皮。2020年,合作社股东又成立新社,新增流转250余亩,租期18年。经查,这两次流转都未在镇政府办理备案手续。
尽管衡东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于2023年4月督办复垦270余亩,县自然资源局又于2024年2月督促整改90余亩,但仍有190余亩农田种着草皮,问题未获根治。
“种草皮要多次剥土,严重破坏耕作层,肥力会下降,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监管不到位,必须亮剑!” 承办检察官说。3月10日,衡东县检察院对县自然资源局立案;4月11日,又分别对县农业农村局、石湾镇政府立案,督促他们依法履行基本农田保护职责。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4月17日,检察机关组织召开听证会,邀请相关行政机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参与,彻底厘清了各方职责,并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此后,在多部门协同推进与持续督导下,整改工作迅速落实,190余亩被占耕地最终全部实现了复垦复产。
作者:龚柏威
责编:洪晓懿
一审:洪晓懿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