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慈善家杂志
环评如何通过的?
9月19日,一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进行的烟花秀,引起巨大争议。环境专家指出,高原生态脆弱,大量燃放烟花会造成长期污染,甚至已涉嫌违法。
22日上午,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就此事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这场烟花秀燃放前没有向市级报告或备案。目前,该局已邀请专家和第三方机构对燃放地环境进行检测。
这场以巨龙为造型的烟花秀,是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发起的,按照始祖鸟的说法,“是为了致敬自然”,结果却以破坏自然的方式来进行,充满了讽刺意味。
作为国际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一直以价格高昂著称,被称为“运动奢侈品”。为了强化高端品牌形象,始祖鸟频繁采用联名、限量款等营销策略,而艺术跨界,也是始祖鸟高端化战略的重要一环。
自2023年起,始祖鸟开启了“向上致美”系列活动,试图通过艺术与自然的融合,将品牌价值与高山精神深度绑定。
该系列活动首季落地云南香格里拉,将秀场搬到海拔3300米的高原山谷,以雪山、青稞架为天然背景,登山家、藏族青年和专业模特同台,展示数代标志性户外产品,同时推出始祖鸟与松赞联名的“卡瓦格博”系列,成功吸引了户外群体的目光。
2024年,以南迦巴瓦为主题的第二季活动,通过发布概念短片《向山而行》,借助藏族文化传承人旦增益西和登山运动员魏广广的视角,展现对高山的敬畏。
此次“向上致美”是第三季活动,始祖鸟选择与知名艺术家蔡国强合作,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5500米的雪域高原燃放烟花。
“升龙”烟花秀。图|视频截图
蔡国强曾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核心创意小组成员及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享有盛誉。他首创的“爆破艺术”形式独特,充满视觉冲击力,能够将艺术与自然、文化巧妙融合,备受瞩目。
在9月19日的活动现场,随着点火指令下达,三幕彩色烟花沿着山脊依次绽放,巨龙造型的烟花在雪山背景的映衬下格外夺目,场面震撼。
品牌方原本期望借此活动,打造一场前所未有的艺术盛宴,进一步提升品牌的高端形象与文化内涵。然而,活动视频在网络发布后,却引发巨大的争议。尽管品牌方宣称此次烟花秀所选用的烟花彩色粉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还制订了“预防一监测一恢复”的全链条生态保护方案等。但公众对于在生态脆弱的高原地区燃放烟花仍存在诸多担忧。
尽管目前尚无公开检测报告证实烟花材料镉含量超标,但有专家指出,高原低温低氧环境下,材料降解周期可能延长。截至目前,品牌方尚未公示完整环保评估数据,这更是加剧了公众的疑虑。
值得一提的是,始祖鸟长期宣扬“无痕山林”理念,倡导人们在户外活动中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此次在喜马拉雅山脉燃放烟花的行为,与这一理念形成了鲜明反差,引发公众对品牌“言行不一”的质疑。
最令人担忧的是,一场这样的活动,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备案,如何得以进行?如果备案了,又是如何通过环评的?
此前,有日喀则市江孜县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烟花用的是环保材料,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此观点遭到业内人士反驳:从布置场地到燃放烟花,整个过程中的噪音惊扰以及可能产生的烟雾污染,都会影响动物的生活节奏和繁殖周期,而青藏高原生态一旦被破坏,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恢复。
青藏高原奔跑的野生动物。
22日上午,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就此事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这场烟花秀燃放前没有向市级报告或备案。
“现在环保局所有执法队、相关部门及科室都在现场调查当中。暂时无法确定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我们已找了第三方和专家正在检测,需要等数据出来才能下定论。”
“在喜马拉雅山脉燃放烟花的行为明显违背了法律规定。”自然之友环境公益诉讼律师杨洋告诉《中国慈善家》,2023年9月1日实施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中明确规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并“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
上述法律还规定,组织或者参加青藏高原旅游、山地户外运动等活动,应当遵守安全规定和文明行为规范,符合区域生态旅游、山地户外运动等管控和规范要求;禁止破坏自然景观和草原植被、猎捕和采集野生动植物。
“违反国家规定造成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损害的,相关政府和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修复责任、赔偿损失和相关费用。”杨洋说。
另外,《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中也明确,禁止在山林、草原等重点防火区燃放烟花爆竹。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里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完整性与不可逆性,一旦破坏,难以修复。”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公益法律中心执行主任李恩泽告诉记者,针对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品牌营销活动,相关公益组织和检察机关可对其提出公益诉讼。
目前,李恩泽已就燃放烟花爆竹活动的环境评价报告、修复方案、监测数据等信息内容向江孜县生态环境局申请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