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前后,甘肃岷县当归进入了种子收获季。在岷县麻子川镇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驻村干部崔鹏强正在给村民宣讲《定西市岷县当归产业保护发展条例》内容。
“我把这个条例的第九条给大家大概解释一下,这条就是(说)我们的当归地如果出现了抽薹(指当归在栽培因环境或遗传因素提前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茎部迅速伸长并开花的现象,导致根部木质化、药用价值丧失),在早期阶段我们一定要赶紧拔除,短期来看可能会对我们造成一定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对我们有好处的……”
听了讲解后,岷县麻子川镇大草滩村村民赵顺利高兴地说:“祖祖辈辈都种当归没想到现在要受法律保护了,这个条例对我们农户来说好得很,从源头上保证当归种子的质量,减少我们的损失,收入也就有保障了。”
药农学习《定西市岷县当归产业保护发展条例》(岷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岷县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核心区,素有“当归之乡”的美誉,占全国当归总量的80%以上。自2022年每公斤当归冲破百元大关后,农民开始大面积流转土地种植当归。同时“岷归”假冒产品泛滥、部分种植环节不规范、劣质种子种苗流通等问题日益严重,道地产区外的当归冒用“岷县当归”品牌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这个支撑着数十万药农生计的支柱产业面临严峻挑战,立法保护当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9月1日,《定西市岷县当归产业保护发展条例》正式实施。道地产区界定、种质资源保护、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品牌法律保护等二十四条内容被写入条例。条例的实施从根本上守护了岷县当归的道地性和卓越品牌,标志着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迈入法治化新时代。
“定西市岷县当归产业保护发展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岷县全县上下的共同心愿,这个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岷县当归的种子资源保护、品牌培育、文化传承以及质量提升都有重大意义。对于一些多年没解决的问题做出了一个明确的规定,这就是对岷县当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蒲树卫激动地说。
如何最大限度实现“岷县当归”道地性追溯?让岷县当归拥有自己的“身份证”。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监测画面是我们西江镇的一个监测点,我们在这个500亩基地里面也装了43组无线探头来探测数据。这些数据每半小时自动向基站传输一次。这些数据是人为不可更改的,也保证了我们岷县当归的道地性。”岷县中药材全产业链追溯体系负责人郭志强介绍。
目前,岷县中药材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已经全面投入使用。平台通过对土壤温度、湿度、pH值数据分析,会及时通知农户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采挖结束后,平台会赋予其数量码,也就是“身份证”。
《条例》的实施并非孤军奋战。8月1日,我国首个道地药材生产国家标准《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岷当归》正式实施,全面规范了岷当归从产地环境到包装贮存的全流程操作。广大农技人员还在农业技术方面进行突破和推广。
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新产品研发技术人员王新建说:“温室育苗在我县已经推广了三四年,炼苗阶段完成之后就移栽,抽薹率降低到10%以下,这个对我们的当归生产非常有利。”
从提纯复壮优质种子种苗,到大力推广温室育苗。从2004年“岷县当归”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22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再到如今《条例》的实施,这些措施都从根本上守护了“岷县当归”的道地性和卓越品牌。
定西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孙贵生说:“条例通过强化品牌保护,为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甘肃省首部道地药材专项法规,它不仅为岷县当归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法治基石,更对全省道地药材产业依法探索,全面求发展落实,创新及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具有示范意义。”
让法律条文从纸上走进田间地头,飞入寻常百姓家,千年药乡的道地药材,正沿着法治轨道走向全国标杆。(曲婷婷 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