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
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多位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平稳有序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做好政策接续,加快首发经济、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和实施;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举措,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对于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做强内循环、优化外循环、搞好双循环。
李超介绍,将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激发市场活力。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平稳有序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做好政策接续,加快首发经济、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和实施,分类施策促进文旅、赛事、露营等服务消费。
大力挖掘潜在增长点,拓展投资增量。聚焦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发展所需、地方所能、群众所盼的重点项目,特别是对民生领域项目,研究进一步加大中央投资支持力度,减轻地方出资压力。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举措,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对铁路、核电、油气管道等领域重大项目设定民间投资参股比例的最低要求,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研究制定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动方案。强化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典型案例通报,持续推进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统一政府行为尺度,进一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加快推进价格法修订,出台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查处低于成本倾销、夸大和虚假宣传行为,加快治理部分领域无序竞争、市场失序等问题。
创新人工智能终端消费补贴方式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将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等六大行动。
“意见出台只是谋篇布局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要综合利用政策、资金、机制创新等多种方式体系化加快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铠麟在发布会上介绍,将抓好配套政策,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同时,围绕安全治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软环境”方面制定政策指引,给行业应用以更为具体、清晰的政策指导,明确方向、划清底线、激发活力。
张铠麟表示,将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用好用足“两重”建设、“两新”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人工智能发展。不断优化智算资源布局,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推动降低创新主体研发使用成本;在关键行业方向建设应用中试基地,加强行业共性、优势资源的汇聚,降低技术应用门槛;创新人工智能终端消费补贴方式,促进更多好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惠及人民群众。
招投标改革稳步推进
招标投标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
李超介绍,去年以来,针对交易壁垒难以破除、交易程序不够便利、违法乱象隐性变异、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认真抓好《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落实,加快推进招投标制度机制改革。
“一年多来,招投标改革稳步推进,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招投标更加积极。”李超表示,今年1至7月,工程建设领域中标民营企业达36.6万家,同比增长11.9%;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达76%。
李超介绍,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推进招标投标法修订,完善招标人主体责任落实、招标代理机构管理等制度机制,推广全国统一的远程异地评标和专家库共享技术标准,有序拓展招投标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强化监管机制创新,加大突出问题治理力度,推动招投标市场继续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