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陈志洋 通讯员白子军)7月下旬一场洪水造成双滦区多个村庄房屋、大棚、种植物等财产重大损害。双滦区法律援助中心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积极主动作为,为受灾群众送去高质量法律服务。
设立临时法律援助站。在安置点、社区中心等场所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解答受灾群众关于财产损失、保险理赔、债务纠纷等问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普及《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保险法》《民法典》等与灾后重建相关的法律知识,帮助受灾群众解读保险合同条款,协助收集洪灾损失证据(如照片、视频、官方灾害证明)。偏桥子镇小贵口村有70多个大棚受灾,50%投有保险,法援律师积极引导农户申请保险理赔,所有投保人在灾后一周内都拿到了赔偿款。
开通受灾群众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受灾群众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采取及时受理,免于审查困难条件立即办理模式,让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达连坑村的梁某因为受灾不能上班被企业辞退,生活面临巨大困难,法援律师敢于担当,为她启动劳动维权诉讼。
参与政策制定,并做好维权。分析地方政府灾后重建政策(如补偿标准、住房安置方案),向相关部门提供法律意见。对受灾群众因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如救助款发放不公)提起的诉讼,提供专业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不仅能解决灾后迫切的个体纠纷,还能推动制度性重建,减少类似灾害中的法律风险,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法律为武器保护受灾群众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