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被告,没想到原告竟然能够主动给我钱,太出乎意料了。真的感谢法官!”
8月23日,室外骄阳似火,而青岛海事法院日照法庭调解室内,原告杨某、被告李某庭审时剑拔弩张的气氛已悄然降温。在法官张勇主持下,双方签订调解协议,李某当场收到了杨某转账14万元,这让她喜出望外。
原告主动给被告转钱,咋回事?
原来,这是一起海洋开发利用纠纷。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张勇发现,原被告双方在其他法院还存在民间借贷纠纷,于是他抽丝剥茧般缕清了两起案件的来龙去脉,并反复与当事人沟通。在张勇的不懈努力下,不仅该案成功和解,还一并化解了民间借贷案件,一案多赢。
2020年,杨某与Z公司承揽某围填海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工程完工后,工程款打入Z公司账户,但Z公司扣留部分工程款未支付给杨某。杨某向青岛海事法院起诉,请求Z公司、李某(Z公司原股东)等支付扣留的工程款。
工程款被扣留的原因,双方争执不下。杨某认为,承揽工程只是其借用了Z公司的名义,Z公司则辩称,其与杨某并非借用资质关系,而是合作关系,由于杨某没有提供进项发票,导致成本增加,应在扣除成本后对工程利润对半分成。
究竟是挂靠关系还是合作关系,双方都没有证据。张勇对案件进行了仔细审查,发现李某曾在2020年向杨某转账30余万元,其后李某以民间借贷为由起诉杨某归还该笔款项,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判决杨某归还。判决生效后,李某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杨某立即向青岛海事法院提起了本案诉讼。
查明上述情况后,张勇第一时间联系到东港法院执行法官了解执行进展,深入分析案件起因,并与原、被告多次沟通,汇总双方争议焦点。起初,双方存在对抗情绪,杨某认为工程款应归自己,李某则认为个人对工程款不存在支付义务。面对困境,张勇并未轻易放弃,而是以“如我在诉”的心态,坚持倾听双方诉求,不断寻求机会进行劝导。最终,双方同意面对面协商,由于李某在外地施工,工作日很难抽出时间见面,张勇决定趁热打铁,利用周六休息时间尽快化解这起纠纷。
经过张勇释法明理,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将本案与东港法院的执行案件一揽子解决,两案债务抵销后,杨某再支付李某14万元,双方均放弃其他请求,李某申请执行终结。至此,一起海事纠纷、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在日照法庭调解室一并化解,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双方握手言和,案结事了。
(半岛全媒体记者 尹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