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医美乱象,守护群众美容安全”是甘肃省2025年省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以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为抓手,聚焦人民群众美容安全,开展生活美容服务机构规范经营检察监督,不仅精准查出3家存在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生活美容服务机构,更推动全域60家生活美容服务机构完成30项问题整改,为人民群众美容消费撑起法治“保护伞”。
“这些问题看似细小,可能成为交叉感染的风险点,直接威胁不特定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办案检察官说。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时敏锐捕捉到生活美容服务行业快速扩张中暗藏的未持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等监管漏洞,运用最高检上架的法律监督模型,对辖区内生活美容服务机构违规经营开展“云端筛查”。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12家涉嫌违规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线索被初步锁定,为线下核查指明了方向。线上锁定目标后,检查人员带着量身定制的走访调查表,深入门店实地核查,发现1家机构未办理公共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2家机构存在从业人员无有效健康证上岗问题。
为确保监督精准有效,通过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地方权限下放文件和相关职责清单,精准锁定某中心社区为监管责任主体,遂向该中心社区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对辖区内生活美容服务机构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及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办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并纠正类似问题,并加强对辖区内生活美容服务机构公共场所卫生的日常管理,促进行业规范经营,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检察建议发出后,该中心社区迅速行动,采取“个案整改+行业治理”双轨模式推进工作。对涉案机构现场督办立行立改,同步对辖区60家生活美容服务机构开展拉网式卫生专项检查,发现卫生许可证过期未及时补办、消毒设施不健全、卫生死角清理不及时、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等问题30条,全部建立整改台账,并实行销号整改。
为督促彻底整改问题,检验整改效果,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经一次跟进监督、两次回头看,确认30条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降低了生活美容服务机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切实维护了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生活美容服务机构作为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场所,其卫生安全直接关乎公众健康权益,不仅威胁个人健康,还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从“无证上岗”小切口入手,通过检察建议“小支点”,撬动公共卫生健康“大安全”,形成了“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系统治理”的公益保护闭环,既彰显了检察机关以法治手段守护公共卫生安全、优化消费环境的责任担当,又深度契合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为推动生活美容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支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 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