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还未去世就被要求火化?
8月19日,安徽颍上县红星镇一村民发布视频称,家中老人尚未去世,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就上门要求火化。视频显示,一位老人躺在地上,工作人员站在门口,家属情绪激动。
当天,镇政府工作人员回应称,当地有“人快去世时放在地上”的习俗,工作人员当时正在进行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并非要求立即火化,是家属误解了。8月20日,红星镇政府发布道歉声明称,此事反映了该镇在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引导中,存在工作简单、方法不当等短板和不足。
在老人尚未去世情况下,工作人员当然不可能要求立即火化。实际上,工作人员是在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叮嘱家属在老人去世后去火化。根据不久前当地出台的惠民殡葬政策,选择火化可减免遗体接运费、火化费、存放费以及骨灰寄存费。
即使如此,家属的激动情绪也不难理解。老人弥留之际,家属正处于无尽悲痛之中,这时工作人员登门宣传火化的好处,这事搁谁身上,都无法接受。但凡懂得换位思考,也做不出这种不近人情的荒唐事来。
入户宣传惠民殡改政策本无可厚非,但要分时间、分场合,选择恰当方式,尊重公序良俗和家属感受。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宣传效果,还会引起矛盾,加剧群众对殡改政策的抵触情绪。
虽然当地镇政府公开道歉,并承诺改进方式方法,稳妥有序推进殡葬改革,但实际上也淡化了一个关键问题——在老人弥留之际,工作人员上门宣传殡改政策,是纯属巧合,还是刻意选择?
若是前者,即工作人员在日常宣传中恰好碰上了,那么也该说声抱歉,转身离开。原因无他,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而已。
若是后者,政策宣传就已变味走样了。工作人员选择在老人弥留之际登门宣传殡改政策,看似及时介入、精准发力,实则蛮干乱干、不管不顾,如此“急不可耐”,连人之常情都被抛到脑后,怎能不令人气愤?
工作人员如此“心急”,恐怕与火化率不无关系。公开信息显示,正因为当前农村地区传统观念土葬情结根深蒂固,群众抵触火葬问题突出,当地才制定并实施惠民殡葬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提升火化率,推进移风易俗。
政策初衷显然无可厚非,但任何涉及传统习俗的改革都需充分尊重民众情感,注重宣传引导的时机与方式,为了火化率而用力过猛、急于求成,恐怕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在老人生命垂危之际上门讨论身后事,即便政策内容再优惠、服务再周到,也难免让家属感到冒犯。
殡葬改革任重道远,着急是不行的。再比如说,除了积极推行火葬、提升火化率外,还要直面火化后“二次装棺土葬”“劳民伤财”的问题。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只有因势利导、久久为功,才能事半功倍。政策执行一旦变味走样,不仅无法推动改革,反而会制造新的隔阂——这或许是此次事件带给基层治理最直观的警示。
作者 陈广江
责任编辑 吕世成 严云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