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以转正胁迫员工自掏腰包冲业绩 “法律刚性+调解柔性”化解纠纷
创始人
2025-08-21 09:06:13
0

本报讯(记者张嫱)为了提升公司业绩,客户经理“怂恿”员工自掏腰包充值,并承诺如果介绍客户充值,就归还员工本金,却在员工离职以后不予给付。日前,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案例,披露了张某的“奇葩”经历。

张某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年在求职中无意看到被告某美容机构正在招聘前台客服,她在经过面试后顺利入职。

涉世未深的张某原以为,这份工作只是简单地接打电话和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但在第三个月转正时,客户经理找到了她,表示如果要转正必须服从公司安排。

“所谓的服从公司安排,就是让我们自掏腰包提升公司业绩。”张某说,自己当时感觉这个要求不合理,但是客户经理说“店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这样做的,如果介绍客户充值,这笔钱就会返还”。在客户经理的不断劝说下,张某为了顺利转正,以客户的名义向公司账户充值了1万元。

之后的几个月,由于张某业务能力突出,公司按照之前的约定分三次共返还了她7000元。2025年5月,张某因个人原因向公司提出离职,公司同意。但是,之前剩余的3000元充值的钱却始终没有给付。在多次索要无果的情况下,张某诉至烟台开发区法院。

在开发区法院诉讼服务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张某现场提交工作证明、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材料。法官在收到案件后,认为此案案情相对简单,涉案金额也不大,在经张某同意后,将案件转入调解中心进行调解。

调解员启动“背靠背”调解机制,多次通过电话联系美容机构客户经理。起初对方以“负责人出差”“财务紧张”等理由推诿,后来直接拒接电话。面对调解僵局,调解员果断上门走访,向企业负责人当面释明法律风险。一方面指出其以转正胁迫员工垫资的行为违反劳动合同法,相关协议可能依法被认定无效;另一方面警示该公司,对该案,法院可依法采取财产保全、信用惩戒等措施,后期企业若拒不履行义务,甚至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正常经营。

“法律刚性+调解柔性”的双轨策略,让该公司最终打破侥幸心理,并当场答应月底前给付剩余欠款。

来源:工人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金融法院涉外纠纷调解书获域... 钛媒体App 8月21日消息,据悉,开曼群岛大法院日前在审理一起涉中国企业跨境申请保全与执行纠纷时,...
“百万美元抽奖”涉嫌诱导选民 ... 中新网8月21日电(记者 张乃月)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0日,美国联邦法官要求马斯克对一起涉及“百...
法律监督职能融入综治“朋友圈” 法治日报记者 董凡超 文/图 “心焦了半年,本以为没希望拿回血汗钱了,直到来到综治中心,检察官和人民...
美政府政策拖累拉斯维加斯旅游业 据美联社8月19日报道,美国著名旅游城市拉斯维加斯市今年夏季接待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尤其是国...
昆明一公司人员打伤记者被拘留1... 极目新闻记者 谢茂 8月19日,云南昆明广播电视台春城民生频道栏目发布消息称,当天,该频道栏目两名记...
柳州市委书记:违建轻轨透支人民... 柳州违规建设轻轨项目,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债务问题与腐败问题交织,是大搞劳民伤财“政绩工程”的典...
云南罗平一女子拉泔水喂猪被处罚... 近日,云南罗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作出的一份行政处罚引发关注,当地一女子收运厨余垃圾用于喂养家里面的生猪...
原创 2... 据报道,泰国国会下议院那257张赞成票砸下来,3.78万亿泰铢的2026年预算案总算过了。别小看这票...
法援案例丨跨省务工遇权益难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鹿青松 随着最后一笔违约金到账,来自四川省的八名木工张某、高某等人的漫长讨薪...